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顶管法施工的原理 | 第8-9页 |
§1.3 本文研究的非出土式顶管的特点 | 第9-10页 |
§1.4 环境效应问题的研究现状和方法 | 第10-14页 |
§1.4.1 圆孔扩张法(Cavity Expansion Method,简称CEM) | 第11页 |
§1.4.2 应变路径法(Strain Path Method,简称SPM) | 第11-12页 |
§1.4.3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简称FEM) | 第12-14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土体内圆柱形孔扩张问题理论解 | 第15-28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基本假定 | 第15-16页 |
§2.3 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 | 第16-24页 |
§2.3.1 弹性区的应力和位移 | 第16-17页 |
§2.3.2 塑性区的应力和位移 | 第17-24页 |
§2.4 土体参数的确定 | 第24-26页 |
§2.5 采用相适应与不相适应流动法则对塑性区大小的影响 | 第26-27页 |
§2.6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非出土式顶管施工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28-39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基本假定及模型的建立 | 第28-30页 |
§3.3 模型的求解 | 第30-37页 |
§3.3.1 无限体中圆柱形孔穴扩张引起周围的应力和位移 | 第30-32页 |
§3.3.2 用源—汇方法求顶管挤入时土体内各点的应力和位移 | 第32-34页 |
§3.3.3 地表应力的修正 | 第34-37页 |
§3.3.4 顶管挤入引起的土体应力、位移 | 第37页 |
§3.4 理论解的计算步骤 | 第37-38页 |
§3.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理论计算模型中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39-58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剪应力修正对位移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1 剪应力修正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剪应力修正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0页 |
§4.3 各参数对竖向位移的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 第40-48页 |
§4.3.1 粘聚力c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1页 |
§4.3.2 内摩擦角φ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3 剪胀角ψ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2-43页 |
§4.3.4 刚度系数E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5 泊松比μ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6 顶管中心埋深h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7 土层初应力P_0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8 顶管外半径R_u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9 顶管相对埋深h/d对竖向位移的影响 | 第48页 |
§4.4 各参数对水平位移的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 第48-56页 |
§4.4.1 粘聚力c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9页 |
§4.4.2 内摩擦角φ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49-50页 |
§4.4.3 剪胀角ψ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4 刚度系数E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5 泊松比μ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6 顶管中心埋深h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7 土层初应力P_0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4页 |
§4.4.8 顶管外半径R_u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4-55页 |
§4.4.9 顶管相对埋深h/d对水平位移的影响 | 第55-56页 |
§4.5 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非出土式顶管施工效应的数值模拟 | 第58-74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有限元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 第58-59页 |
§5.2.1 孔穴扩张的模拟问题 | 第58页 |
§5.2.2 大变形问题 | 第58-59页 |
§5.2.3 土的本构关系问题 | 第59页 |
§5.2.4 荷载的施加问题 | 第59页 |
§5.3 有限元计算模型 | 第59-60页 |
§5.4 理论解和数值解的对比分析 | 第60-72页 |
§5.4.1 计算参数的选取 | 第60页 |
§5.4.2 位移场分布的对比 | 第60-64页 |
§5.4.3 竖向位移的对比 | 第64-68页 |
§5.4.4 水平位移的对比 | 第68-72页 |
§5.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4-77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74-75页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含录用)的文章: | 第81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参加的项目: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