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蚜、白粉病危害后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的测量与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9页 |
·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原理 | 第11-12页 |
·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对农作物病虫害产生的为害的遥感 | 第12-13页 |
·对昆虫本身的遥感 | 第13-14页 |
·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条件的遥感监测 | 第14页 |
·高光谱遥感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高光谱遥感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植被的典型光谱特征基础 | 第16-17页 |
·高光谱遥感的优势 | 第17页 |
·高光谱遥感监测病虫害的原理 | 第17页 |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实验目的 | 第17-18页 |
·实验意义 | 第18页 |
·实验设计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光谱测量仪器与方法 | 第19-25页 |
·光谱仪的选用 | 第19-20页 |
·光谱测量规范 | 第20-21页 |
·仪器的检验与标定 | 第20-21页 |
·观测时间与气象条件 | 第21页 |
·测量人员着装与操作程序 | 第21页 |
·ASD HandHeld操作步骤 | 第21-24页 |
·光谱测量方法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麦蚜对小麦冠层光谱特性影响 | 第25-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光谱测量方法 | 第25-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健康小麦冠层的基本光谱反射率特征 | 第26-27页 |
·不同时期健康小麦光谱特征 | 第27页 |
·麦蚜不同程度为害时小麦光谱冠层反射曲线分析 | 第27-28页 |
·小麦群体反射率一阶导数光谱在麦蚜发生时的变化 | 第28-30页 |
·不同程度蚜虫为害后小麦植被指数的变化 | 第30-34页 |
·麦蚜为害后小麦冠层光谱敏感波段的选择 | 第34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小麦白粉病对小麦冠层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36-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材料 | 第36页 |
·接种方法 | 第36-37页 |
·田间调查 | 第37页 |
·光谱测量和数据处理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不同生育期和发病时的光谱特征 | 第37-38页 |
·不同病情指数时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的变化 | 第38-39页 |
·不同病情指数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一阶导数的变化 | 第39页 |
·不同病情指数时小麦冠层植被指数的变化 | 第39-40页 |
·白粉病为害后小麦冠层光谱敏感波段选择 | 第40-4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影响光谱测量的因子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光谱测量方法 | 第43页 |
·数据处理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天气条件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仪器高度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太阳高度角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叶片湿度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小麦品种对光谱测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8-49页 |
第六章 总结论 | 第49-5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51页 |
·麦蚜为害对小麦冠层反射率的影响 | 第49页 |
·白粉病为害对小麦冠层反射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影响光谱测量的因素 | 第50-51页 |
·高光谱在病虫害预测预报上的应用展望 | 第51-52页 |
·下一步工作设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附1 | 第58-59页 |
附2 | 第59-60页 |
附3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