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与文献综述 | 第7-29页 |
| 1 昆虫主要几种神经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述 | 第8-11页 |
| ·促前胸腺激素(PTTH) | 第8-9页 |
| ·滞育激素(DH) | 第9页 |
| ·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BAN) | 第9-10页 |
| ·羽化激素(EH) | 第10页 |
| ·脂动激素(AKH) | 第10页 |
| ·利尿激素(DH)和抗利尿激素(ADH) | 第10-11页 |
| 2 昆虫神经肽保幼激素抑制素(AST)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 ·AST的分布 | 第11-12页 |
| ·AST的初级结构及其与活性的关系 | 第12-14页 |
| ·AST生理功能及其作用途径 | 第14-15页 |
| ·AST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16页 |
| ·AST在害虫防治中的可能途径 | 第16-17页 |
| 3 表达系统 | 第17-23页 |
| ·大肠杆菌pET表达系统 | 第17-21页 |
| ·大肠杆菌pQE表达系统 | 第21-22页 |
| ·L-型细菌蛋白表达系统 | 第22-23页 |
| 4 影响大肠杆菌中外源基因表达的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 5 基因串联体拼接的研究 | 第27页 |
| ·随机串联法 | 第27页 |
| ·化学合成法 | 第27页 |
| ·利用同尾酶拼接 | 第27页 |
| ·自身引物一模板的PCR方法 | 第27页 |
| 6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研究目的 | 第27-28页 |
|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 ·本实验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基因串联体的构建与表达 | 第29-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 2 Grb-ast_6串联体的构建 | 第29-36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9-30页 |
| ·PCR法拼接串联体 | 第30-31页 |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1页 |
| ·PCR拼接产物的克隆 | 第31-36页 |
| 3 Grb-ast_6串联体的表达 | 第36-41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9页 |
| ·Grb-AST_6串联体基因在SG13009[pREP4]中的表达。 | 第39-40页 |
| ·表达产物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 第40-41页 |
| 4 Grb-ast_9 Grb-ast_(10)串联体的构建及表达 | 第41-42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1-42页 |
| ·pET21-ast_9,pET22-ast_9,pET21-ast_(10),pET22-ast_(10)表达载体构建 | 第42页 |
| ·pET30-ast_9,pET30-ast_(10)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2页 |
| ·Grb-ast_9 Grb-ast_(10)串联体的表达 | 第42页 |
| 5 Grb-AST_6蛋白杀虫效果研究 | 第42-44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3页 |
| ·虫效实验 | 第43-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9页 |
| 1 Grb-AST_6串联体的拼接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 2 Grb-ast_6串联体的克隆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 3 Grb-ast_6串联体的表达结果与分析 | 第49-54页 |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9-52页 |
| ·表达 | 第52-54页 |
| 4 杀虫效果 | 第54-59页 |
| 1 结果 | 第54-55页 |
| 2 统计分析 | 第55-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讨论 | 第60-74页 |
| 1 Grb-ast串联体的构建讨论 | 第60-61页 |
| 2 Grb-ast串联体的表达讨论 | 第61-63页 |
| ·在大肠杆菌pET系统中的表达 | 第61-63页 |
| ·Grb-ast_6在大肠杆菌pQE30中的表达 | 第63页 |
| 3 虫效研究 | 第6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