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协调逻辑初探--渊源的、历史的、哲学的思考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次协调逻辑的理论动因和现实原型 | 第10-18页 |
(一) 次协调逻辑的理论动因 | 第10-15页 |
1 、 布劳维尔和卢卡西维茨对排中律的具体考察 | 第11-12页 |
2 、 卢卡西维茨对矛盾律的考察 | 第12-13页 |
3 、 逻辑真理必然性的相对性 | 第13-15页 |
(二) 次协调逻辑的现实原型 | 第15-18页 |
1 、 数学中的次协调原型 | 第15-16页 |
2 、 哲学中的不协调原型 | 第16-18页 |
3 、 社会生活中的次协调原型 | 第18页 |
二、 次协调逻辑的理论论证及创立过程 | 第18-25页 |
(一) 次协调逻辑的理论论证 | 第18-23页 |
1 、 非标准可能世界的合成规则 | 第19-20页 |
2 、 非标准可能世界的逻辑演算 | 第20-23页 |
(二) 次协调逻辑的创立过程 | 第23-25页 |
1 、 瓦西里耶夫的“想象逻辑” | 第23-24页 |
2 、 雅斯可夫斯基的“商讨逻辑” | 第24-25页 |
三、 次协调逻辑的基本理论及成熟分支 | 第25-36页 |
(一) 次协调逻辑的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1 、 Cn的形式语言 | 第26-28页 |
2 、 Cn的公理、推理规则及其解释 | 第28-30页 |
3 、 Cn的语义赋值 | 第30-31页 |
(二) 次协调逻辑的成熟分支 | 第31-36页 |
1 、 次协调辨证逻辑DL系统 | 第31-36页 |
2 、 次协调逻辑的其它分支 | 第36页 |
四、 次协调逻辑的哲学探析 | 第36-43页 |
(一) 次协调逻辑与非经典逻辑 | 第37-38页 |
(二) 次协调逻辑与逻辑真理观 | 第38-40页 |
(三) 次协调逻辑与诸矛盾问题 | 第40-41页 |
(四) 次协调逻辑与哲学辨证法 | 第41-42页 |
(五) 次协调逻辑与科学新模式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