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7页 |
·课题背景 | 第14-20页 |
·国际研究背景 | 第15-19页 |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国际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27页 |
第2章 地震激励下桩基的破坏性状 | 第27-34页 |
·引言 | 第27页 |
·桩基在工程中的优势 | 第27-28页 |
·在地震中观察到的桩基破坏 | 第28-30页 |
·地震中已测出的桩基反应 | 第30页 |
·桩基础的受力特性 | 第30-32页 |
·地震激励下极端海洋环境码头桩基的破坏性状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地震激励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国际国内规范、现行方法的对比 | 第34-51页 |
·引言 | 第34页 |
·国际上的抗震基本理论对比和地震荷载 | 第34-37页 |
·国际上的抗震基本理论对比 | 第34-35页 |
·地震荷载 | 第35-37页 |
·规范对结构-基础-土相互作用的解决 | 第37-42页 |
·规范的介绍及对比 | 第37-38页 |
·海洋港湾构筑物设计标准比较 | 第38-39页 |
·基本假定 | 第39-40页 |
·荷载规定 | 第40-41页 |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国外规范分项安全系数取值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影响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 | 第42页 |
·结构-基础-土相互作用现行分析方法及总结 | 第42-50页 |
·理论分析法 | 第43-50页 |
·室内模型试验法 | 第50页 |
·原型测试法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地震激励下极端海洋环境码头桩-土动力相互作用 | 第51-68页 |
·引言 | 第51页 |
·地震激励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意义 | 第51页 |
·码头桩基-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背景 | 第51页 |
·码头桩基-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方法、公式 | 第51-67页 |
·桩-土动力作用基本方程 | 第52-55页 |
·分层土中单桩动力分析 | 第55-56页 |
·分层土中桩-土分析 | 第5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5章 地震激励下极端海洋环境码头桩-土相互作用动力计算ANSYS分析 | 第68-88页 |
·引言 | 第68页 |
·地震激励下码头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计算分析 | 第68-70页 |
·基本思路 | 第68-69页 |
·一些假定 | 第69页 |
·计算方法 | 第69-70页 |
·地震激励下码头桩-土相互作用的ANSYS模拟过程 | 第70-75页 |
·关于ANSYS | 第70-71页 |
·应用ANSYS进行抗震计算 | 第71-72页 |
·土体本构模型的解决 | 第72页 |
·钢筋混凝土桩的简化 | 第72页 |
·地震波的输入 | 第72-74页 |
·影响因素 | 第74-75页 |
·工程算例 | 第75-77页 |
·码头结构模型 | 第75-76页 |
·地层条件、土性参数简介 | 第76-77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6章 地震激励下减少码头桩基破坏的控振方法和神经网络控振技术 | 第88-107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控振方法及技术综述 | 第89-94页 |
·被动控制 | 第89-93页 |
·主动控制 | 第93页 |
·混合控制 | 第93-94页 |
·神经网络控振技术在码头桩基控振中的应用 | 第94-95页 |
·极端海洋环境码头桩基神经网络模型输入变量加权分层处理 | 第95-99页 |
·人工神经网络权重分析 | 第95-98页 |
·码头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 第98-99页 |
·工程计算实例 | 第99-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7-108页 |
·展望 | 第108-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附录 | 第116-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