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岩体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8-19页 |
·理论强度准则 | 第9-14页 |
·经验强度准则 | 第14-19页 |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9-23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第一章 岩体的微观破坏机制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岩体的破坏型式 | 第23-24页 |
·岩体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影响岩体强度的内在因素 | 第25页 |
·影响岩体强度的外在因素 | 第25-26页 |
·岩体破坏的微观破坏机理 | 第26-30页 |
·岩石中的矿物 | 第26-27页 |
·岩石中的裂隙 | 第27-28页 |
·岩石的微观力学 | 第28-30页 |
·岩体的强度准则与破坏机理的关系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完整岩石的经验强度准则 | 第32-54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岩体的分类标准 | 第33-34页 |
·完整岩石的经验强度准则 | 第34-35页 |
·Bieniawski经验强度准则形式 | 第34-35页 |
·Balmer经验强度准则形式 | 第35页 |
·试验数据的应用 | 第35-47页 |
·基于Bieniawski经验强度准则形式的回归分析 | 第36页 |
·基于Hoek-Brown经验强度准则形式的回归分析 | 第36-39页 |
·幂函数强度准则的回归分析 | 第39-46页 |
·σ_c和σ_t的关系的探讨 | 第46-47页 |
·三种强度准则的讨论 | 第47-49页 |
·三维强度准则 | 第49-53页 |
·Yoshinaka经验强度准则 | 第50-51页 |
·非线性统一强度准则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节理化岩体的强度准则 | 第54-69页 |
·引言 | 第54页 |
·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分类 | 第54-62页 |
·两种岩体分类体系 | 第54-60页 |
·GSI分类体系 | 第60页 |
·RMI法 | 第60-62页 |
·Yudhbir经验强度准则 | 第62-63页 |
·Hoek-Brown强度准则 | 第63-64页 |
·Balmer强度准则 | 第64-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各向异性岩体的强度准则 | 第69-81页 |
·引言 | 第69页 |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准则 | 第69-73页 |
·平直光滑无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 第69-70页 |
·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 第70-71页 |
·非贯通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 第71-72页 |
·有充填物的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 第72-73页 |
·结构面的强度准则 | 第73-79页 |
·单结构面岩体的强度准则 | 第73-78页 |
·多组结构面岩体强度的确定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结论及问题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问题及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