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一、 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况 | 第8-11页 |
(一) 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况 | 第8-9页 |
(二) 国内相关理论的研究现况 | 第9-11页 |
二、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内容框架 | 第11-14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 内容框架 | 第13-14页 |
三、 企业动态联盟的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一) 动态联盟的定义 | 第14-16页 |
(二) 企业动态联盟的性质 | 第16-17页 |
(三) 动态联盟与其他合作型组织的区别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动因分析 | 第19-31页 |
一、 相关理论支撑 | 第19-24页 |
(一) 交易费用理论 | 第19-20页 |
(二) 资源依赖理论 | 第20-21页 |
(三) 价值链理论 | 第21-22页 |
(四) 合作竞争理论 | 第22-24页 |
二、 外部环境要求 | 第24-27页 |
(一) 旅游行业 | 第24-26页 |
(二) 旅游市场 | 第26-27页 |
三、 内在优势驱动 | 第27-31页 |
(一) 先动者优势 | 第27页 |
(二) 成本优势 | 第27-28页 |
(三) 风险规避优势 | 第28页 |
(四) 差异性优势 | 第28-29页 |
(五) 集成优势 | 第29-30页 |
(六) 关系优势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构建 | 第31-50页 |
一、 旅游市场机遇的识别 | 第31-36页 |
(一) 识别市场机遇的一般原则 | 第31-32页 |
(二) 旅游市场机会识别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第32-36页 |
二、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36-44页 |
(一) 选择合作伙伴的一般原则 | 第36-37页 |
(二) 选择合作伙伴的一般步骤 | 第37-43页 |
(三) 合作伙伴的评价模型 | 第43-44页 |
三、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体系结构的构建 | 第44-50页 |
(一)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组织的构成类型 | 第44-46页 |
(二)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 | 第46-48页 |
(三)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组织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第四章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运作机制 | 第50-68页 |
一、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运作平台 | 第50-56页 |
(一) 信息网络 | 第50-51页 |
(二) 契约网络 | 第51-53页 |
(三) 知识网络 | 第53-55页 |
(四) 三大平台之间的关系 | 第55-56页 |
二、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56-60页 |
(一)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合竞风险 | 第56-57页 |
(二) 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 | 第57-60页 |
三、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跨文化管理 | 第60-68页 |
(一)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中的文化差异分析 | 第61-63页 |
(二) 旅游企业动态联盟的跨文化管理策略 | 第63-65页 |
[案例4-1] | 第65-68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68-79页 |
一、 环球嘉年华的动态联盟运营模式 | 第68-74页 |
(一) 环球嘉年华简介 | 第68页 |
(二) 运作模式分析 | 第68-69页 |
(三) 上海环球嘉年华动态联盟运作分析 | 第69-74页 |
二、 “爱丽雅美国之行”旅游企业动态联盟 | 第74-79页 |
(一) 旅游产品简介 | 第74-75页 |
(二) 动态联盟组建的背景 | 第75页 |
(三) 动态联盟成员评价分析 | 第75-76页 |
(四) 联盟运作的支撑体系 | 第76-77页 |
(五) 联盟运作成果与优势分析 | 第77-79页 |
总结 | 第79-84页 |
一、 旅游企业实施动态联盟的意义 | 第79-81页 |
(一) 对旅游企业的意义 | 第79页 |
(二) 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 | 第79-81页 |
二、 旅游企业实施动态联盟的策略建议 | 第81-84页 |
(一) 加深动态联盟内涵的认识 | 第81-82页 |
(二) 加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 第82页 |
(三) 加大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 第82页 |
(四) 加快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