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的应用论文

单片OEICs的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3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单片OEICs的研究进展第17-24页
     ·Si基单片OEICs第17-19页
     ·GaAs基单片OEICs第19-20页
     ·InP基单片OEICs第20-22页
     ·国内单片OEICs的研究进展第22页
     ·单片OEICs进展小结第22-24页
   ·半导体激光微细加工技术进展第24-29页
     ·激光辅助掺杂第24-26页
     ·激光退火第26-27页
     ·激光淀积第27-28页
     ·激光腐蚀第28页
     ·国内半导体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进展第28-29页
     ·半导体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进展小结第29页
   ·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制做单片OEICs第29-30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30-33页
第二章 平面型InGaAs/InP PIN PD的激光微细加工制做第33-51页
   ·平面型InGaAs/InP PIN PD第33-35页
   ·用激光微细加工技术制做平面型InGaks/InP PIN PD第35-43页
     ·探测器的制做工艺第35-36页
     ·激光微细加工的实验装置和工艺步骤第36-39页
       ·实验装置第36-37页
       ·激光诱导扩散第37-38页
       ·激光辅助合金第38-39页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9-43页
       ·激光诱导扩散的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9页
       ·激光辅助合金的实验结果及讨论第39-42页
       ·平面型InGaAs/InP PIN PD的测试结果及讨论第42-43页
   ·影响平面型垂直结构PIN PD性能的因素第43-46页
     ·影响响应度的因素第43页
     ·影响暗电流的因素第43-45页
     ·影响频率响应的因素第45-46页
   ·InP衬底中Zn扩散的理论基础第46-49页
     ·Zn在InP中的扩散机制第46-47页
     ·扩散杂质的浓度分布第47-49页
   ·激光诱导扩散工艺的改进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半导体基片表面激光微细加工区的温度测量第51-78页
   ·原有系统及存在的不足第52-55页
     ·实验装置和工作原理第52-54页
     ·系统在实际使用时遇到的问题第54-55页
   ·计算机温度测量系统第55-72页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第55-56页
     ·探测器成像系统设计第56-57页
     ·电路设计第57-65页
       ·电流放大器第57-59页
       ·A/D转换器第59-60页
       ·精密电动平台及其驱动电路第60-61页
       ·EPP接口电路第61-65页
     ·计算机软件设计第65-71页
       ·人机交互第66页
       ·问题域第66-70页
       ·数据管理第70-71页
     ·系统实验结果及讨论第71-72页
   ·探测器光敏面和基片表面的纵向对准第72-77页
     ·纵向对准误差对温度测量的影响第72-74页
     ·纵向对准的方法第74-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Inp基片在10.6μm聚焦激光束局域加热时的温度上升第78-99页
   ·InP基片在10.6μm聚焦激光束局域加热时的热致破坏第78-81页
     ·热致破坏现象第78-79页
     ·热致破坏现象的解释第79-81页
   ·半导体基片在10.6μm聚焦激光束局域加热时温度上升的计算第81-87页
     ·计算理论第81-83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83-87页
   ·InP基片在10.6μm聚焦激光束局域加热时温度上升的测量结果第87-91页
   ·热致破坏的进一步抑制及基片曝光区温度的控制第91-97页
     ·采用电磁快门控制入射激光功率第91-92页
     ·曝光区温度自动控制第92-97页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第92-93页
       ·控制策略第93页
       ·系统软硬件设计第93-96页
       ·实验结果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第五章 激光微细加工区温度分布均匀化第99-122页
   ·激光束照射引起的半导体基片表面温升的分布第100-102页
   ·用掩模对焦斑光强进行空间调制实现温度分布均匀化第102-106页
     ·实现加工区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方法第102-103页
     ·激光焦斑光强分布的计算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06页
   ·用二元光学元件实现温度分布均匀化第106-121页
     ·用二元光学元件进行光强分布变换第106-109页
       ·二元光学元件第106-107页
       ·用二元光学元件进行光强分布变换的基本原理第107页
       ·用二元光学元件实现光强分布变换的理论基础第107-109页
     ·实现温度分布均匀化的理想光强分布第109-110页
     ·用遗传算法设计二元光学元件第110-117页
       ·二元光学元件设计的任务第110-111页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111-112页
       ·遗传算法的基本流程第112-113页
       ·编码方法第113-114页
       ·适应值的度量方法第114页
       ·复制、杂交和变异的方法第114-116页
       ·停止准则第116-117页
     ·结果及讨论第117-121页
       ·设计参数的选取第117-118页
       ·设计结果第118-121页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第六章 激光微细加工中的对准技术第122-132页
   ·激光焦斑和激光微细加工区的精确对准第122-125页
     ·对准方法第122-124页
     ·对准实验结果第124-125页
   ·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中刻蚀区与扩散区的对准第125-131页
     ·二次离子质谱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第125-126页
     ·扩散浓度深度分布的测量方法第126-128页
     ·刻蚀区与扩散区的对准方法第128-129页
     ·实验结果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第七章 用激光微细加工辅助制做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第132-140页
   ·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的材料结构和参数设计第132-136页
     ·材料选择第132-133页
     ·有源器件的选择第133-134页
     ·器件结构设计第134-136页
   ·垂直结构MPIN/MHEMT单片集成光接收机的工艺第136-139页
     ·总体工艺流程第136-139页
     ·激光诱导扩散工艺流程第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0页
第八章 结论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6页
致谢第156-157页
个人简历第157-158页
博士论文期间发表或被录用的论文第158-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好(了)” 结构研究
下一篇:ZnO/α-Al2O3(0001)薄膜生长初期的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