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引言 | 第6-20页 |
| 第1章 区域构造背景与特征 | 第20-36页 |
| 1.1 柴达木盆地构造地质概况 | 第20-28页 |
| 1.2 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构造环境特征 | 第28-36页 |
| 第2章 柴达木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 第36-76页 |
| 2.1 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特征 | 第36-39页 |
| 2.2 柴达木微板块的盆山关系分析 | 第39-57页 |
| 2.3 柴达木微板块中生代沉积盆地动力学特征 | 第57-62页 |
| 2.4 柴达木微板块新生代沉积盆地动力学特征 | 第62-69页 |
| 2.5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 第69-76页 |
| 第3章 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发育的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 | 第76-137页 |
| 3.1 中生界沉积体系的展布、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 | 第76-104页 |
| 3.2 新生界沉积体系的展布、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 | 第104-137页 |
| 第4章 柴达木盆地沉积体系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与影响 | 第137-204页 |
| 4.1 沉积体系发育对有效烃源岩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 第137-143页 |
| 4.2 沉积体系发育对有效储盖组合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 第143-161页 |
| 4.3 沉积体系发育对含油气系统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 第161-20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204-210页 |
| 致谢 | 第210-211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11-2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