氡气测量和测氡仪器的标定技术研究
1 概述 | 第1-9页 |
·氡气测量及测氡仪器标定的研究意义 | 第7-8页 |
·本论文主要工作和特色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页 |
·本论文研究的依托 | 第8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特色 | 第8-9页 |
2 氡的理论研究 | 第9-19页 |
·有关专业术语 | 第9-10页 |
·氡的来源及其性质 | 第10-13页 |
·氡气的来源 | 第10页 |
·氡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第10-11页 |
·氡气的辐射性质 | 第11页 |
·氡的衰变、积累和放射性平衡 | 第11-13页 |
·氡气的危害、防治和利用 | 第13-15页 |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 第13-14页 |
·综合利用 | 第14-15页 |
·氡及其子体的研究近况 | 第15-19页 |
·氡及其子体暴露行动水平 | 第15-16页 |
·影响室内氡参数变化的因素 | 第16页 |
·氡运移的机制 | 第16页 |
·控制室内氡浓度方案 | 第16-17页 |
·对~(220)Rn的关注 | 第17-19页 |
3 氡气的测量技术研究 | 第19-30页 |
·测氡仪器概述 | 第19-23页 |
·简介 | 第19页 |
·几种常见的测氡仪说明 | 第19-22页 |
·测氡仪器的发展方向 | 第22-23页 |
·氡及其子体的测量方法 | 第23-27页 |
·氡气测量方法 | 第23-25页 |
·常用氡子体测量方法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7页 |
·氡气测量的方法选择 | 第27-30页 |
·环境氡监测方法(方式)的分类 | 第27页 |
·监测方法的选择 | 第27-28页 |
·环境空气监测仪器的选择 | 第28-30页 |
4 测氡仪器的标定技术研究 | 第30-52页 |
·标定方法概述 | 第30-33页 |
·测氡仪器的标定方法 | 第30-33页 |
·累积测氡仪器的标定 | 第33页 |
·简易测氡仪器标定装置的相关实验和研究 | 第33-34页 |
·有关氡室国内外建设的现状 | 第33页 |
·有关氡室的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简易小型氡室的原理、制作和实验研究 | 第34-39页 |
·小型氡室系统的结构 | 第34-35页 |
·小型氡室系统的原理 | 第35页 |
·性能实验 | 第35-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测氡仪器标定装置(中型氡室系统)的研制 | 第39-52页 |
·中型氡室系统的结构 | 第39-40页 |
·氡源的选择和比较 | 第40-41页 |
·本氡室采用的固体氡源技术参数概述 | 第41-42页 |
·氡及其子体浓度监控系统 | 第42-43页 |
·氡浓度变化讨论 | 第43-45页 |
·密封性能以及氡源的传输效率研究 | 第45-47页 |
·性能、指标 | 第47-48页 |
·测氡仪器标定中的不确定性讨论 | 第48-50页 |
·氡室系统自去污染能力讨论 | 第50-52页 |
5 氡室的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 | 第52-58页 |
·相关因素对氡浓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通风情况 | 第52页 |
·测量时间 | 第52-53页 |
·气象条件(包括湿度、温度等) | 第53-54页 |
·高度 | 第54页 |
·其他方面的影响 | 第54页 |
·氡室中氡气的排放和对环境影响 | 第54-58页 |
·氡气在环境空气中的运移 | 第54-55页 |
·氡室中氡气排放的相关实验 | 第55-56页 |
·对氧气排放的应对策略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