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火灾的危害 | 第10-11页 |
| ·结构火灾的严重性和对策 | 第11-13页 |
| ·火灾后结构鉴定的特点和过程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目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18-38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混凝土结构高温性能的特点 | 第18-19页 |
|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19-24页 |
| ·混凝土的温度膨胀变形ε_(th)(或热膨胀系数α_c) | 第20-22页 |
| ·混凝土的比热(单位热容量)c_p | 第22页 |
| ·混凝土的热传导系数λ_c | 第22-23页 |
| ·混凝土的质量密度ρ_c | 第23-24页 |
| ·混凝土的导温系数D | 第24页 |
| ·混凝土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24-34页 |
| ·高温抗压强度 | 第25-29页 |
| ·高温抗拉强度 | 第29-30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30-33页 |
| ·弹性模量 | 第33-34页 |
| ·钢筋的热工性能 | 第34页 |
| ·钢筋的高温力学性能 | 第34-38页 |
| ·高温强度 | 第35-36页 |
| ·应力-应变关系 | 第36-37页 |
| ·弹性模量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高温作用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 第38-59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火灾和温度-时间曲线 | 第39-42页 |
| ·火灾温度变化的特点 | 第39-41页 |
| ·标准的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 第41-42页 |
| ·试验仪器和设备 | 第42-43页 |
| ·升温加热设备 | 第42页 |
| ·测试抗压强度的加载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 ·试验试件 | 第43-44页 |
| ·试验步骤和方法 | 第44-45页 |
| ·试验现象观察 | 第45-49页 |
| ·宏观观察 | 第45-47页 |
| ·微观现象 | 第47-48页 |
| ·破坏形态 | 第48-49页 |
| ·高温冷却后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49-54页 |
| ·高温冷却(降温)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_(cu)~(TR)) | 第49-50页 |
| ·抗压强度与温度及静置时间的关系 | 第50-53页 |
| ·抗压强度与冷却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53-54页 |
| ·高温冷却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4-57页 |
|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 | 第54-55页 |
| ·标准应力-应变曲线方程 | 第55-57页 |
| ·初始弹性模量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高温作用后结构的损伤等级评定 | 第59-68页 |
| ·火灾温度的判定方法 | 第59-60页 |
| ·火灾后混凝土的几种非破损检测方法 | 第60-64页 |
| ·建筑物火灾后的结构损伤程度分析 | 第64-65页 |
| ·结构的抗火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第65页 |
| ·火灾损伤等级的评定标准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高温作用下非线性温度场理论分析 | 第68-72页 |
| ·热传导方程 | 第68-70页 |
| ·能量守恒定律 | 第68-69页 |
| ·热传导基本方程 | 第69-70页 |
| ·温度场的理论分析 | 第70-7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9-80页 |
| 在学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工作 | 第79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
| 在学期间获奖情况 | 第79-80页 |
| 声明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