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28页 |
1 絮凝剂的定义及分类 | 第9-11页 |
2 絮凝过程机理 | 第11-14页 |
·DLVO理论和双电层压缩机理 | 第11-13页 |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13页 |
·吸附架桥作用 | 第13页 |
·沉淀物网捕作用 | 第13-14页 |
3 影响絮凝作用的主要因素 | 第14-16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pH值的影响 | 第15页 |
·搅拌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15页 |
·水中杂质的成分及共存盐类的影响 | 第15-16页 |
4 无机絮凝剂 | 第16-20页 |
·硫酸铝 | 第16页 |
·聚合铝(PAC) | 第16-17页 |
·三氯化铁 | 第17-18页 |
·硫酸亚铁 | 第18页 |
·聚合铁(PFS) | 第18-19页 |
·碳酸镁 | 第19-20页 |
·无机絮凝剂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5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 | 第20-26页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性质 | 第20-22页 |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植物单宁用于水处理剂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6 本文的设想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7页 |
1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2 阳离子单宁的制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28-31页 |
·落叶松栲胶中缩合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预反应 | 第29-30页 |
·甲醛:二甲胺(摩尔比)=1:1 | 第29-30页 |
·甲醛:二甲胺(摩尔比)=1:1.2 | 第30页 |
·制备阳离子单宁的优化试验 | 第30页 |
·CAT阳离子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3 阳离子单宁—聚铝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相关指标的测定 | 第31-33页 |
·测定聚铝中的Fe_2O_3、Al_2O_3及碱基度(B)方法 | 第31-32页 |
·阳离子单宁—聚铝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4 絮凝实验 | 第33-37页 |
·絮凝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COD_(Cr)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法) | 第34-35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34-35页 |
·操作步骤 | 第35页 |
·色度的测定方法 | 第35页 |
·浊度的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1页 |
1 浊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7页 |
2 合成阳离子单宁的优化实验 | 第37-43页 |
·不同原料配比下的阳离子度 | 第39-40页 |
·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阳离子度 | 第40-41页 |
·不同反应时间下的阳离子度 | 第41-42页 |
·落叶松栲胶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 | 第42-43页 |
3 阳离子单宁-聚铝复合絮凝剂的制备 | 第43-44页 |
4 絮凝实验 | 第44-48页 |
·絮凝剂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页 |
·废水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复合絮凝剂与用CAT、PAC对可过滤态COD_(Cr)去除率的比较 | 第47页 |
·复合絮凝剂复配前后对可过滤态COD_(Cr)去除率的比较 | 第47-48页 |
·复合絮凝剂对不同废水中的可过滤态COD_(Cr)去除率的比较 | 第48页 |
5 复合絮凝剂絮凝机理初探 | 第48-5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声明 | 第54-55页 |
作者读研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