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低植酸突变体的培育与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8页
   ·种子里的植酸第10-13页
     ·植酸的分布与贮存形式第10-11页
     ·植酸的生化合成及其生理功能第11-12页
       ·植酸的生化合成第11-12页
       ·植酸的生理功能第12页
     ·影响植酸含量的因素第12-13页
   ·低植酸作物的营养与环保功能第13-14页
   ·低植酸突变体作物的培育和研究第14-16页
     ·低植酸突变体的培育第14-15页
     ·低植酸突变的遗传学特性及其可能机理第15-16页
       ·低植酸突变的遗传学特性第15页
       ·低植酸突变的可能机理第15-16页
   ·低植酸育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趋势第16-18页
     ·低植酸育种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低植酸育种趋势第17-18页
第二章 水稻高无机磷突变体的选育第18-26页
   ·材料与方法第18-20页
     ·供试材料第18页
     ·诱变处理第18页
     ·M_1和M_2材料种植与收获第18-19页
     ·种子无机磷检测第19页
     ·高无机磷(HIP)种子的选择第19页
     ·HIP单株和株系的选育第19-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4页
     ·M_2代(M_3种子)第21-22页
     ·M_3代(M_4种子)第22页
     ·M_4(M_5种子)及高代第22-24页
   ·讨论第24-26页
     ·HIP筛选效果第24-25页
     ·HIP突变的频率与性质第25页
     ·HIP突变体的选育程序第25-26页
第三章 高无机磷突变体的研究第26-39页
     ·供试材料第26页
     ·遗传分析第26页
     ·磷素测定第26-28页
       ·磨粉第27页
       ·磷素测定第27页
       ·计算第27-28页
     ·农艺性状考察第28页
     ·遗传分析第28页
     ·磷素含量第28-33页
       ·各部分磷素第28-29页
       ·各磷素占总磷的比率第29-30页
       ·稻谷中各磷素的变化第30-32页
       ·磷素分布的变化第32-33页
     ·农艺性状第33页
     ·低植酸突变体的类型第33-34页
     ·低植酸突变体的磷素特征第34页
     ·低植酸突变对性状的影响第34-39页
附录1 低植酸突变体HIP检测结果第39-43页
附录2 检测不同粒数种子突变体的检出概率(按单隐性突变基因计算)第43-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民俗文化与鲁迅小说创作
下一篇:贲门腺癌术式选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