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一.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引入和推广 | 第7-10页 |
(一)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产生的客观背景和内在动力 | 第7-9页 |
(二)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 | 第9页 |
(三)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类型和组织机制 | 第9-10页 |
二.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若干特征 | 第10-15页 |
(一) 政府+银行+扶贫合作社——三线一体的运作模式 | 第10-11页 |
(二) 小组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务实高效的担保机制 | 第11-12页 |
(三) 整贷零还——灵活应变的还款机制 | 第12页 |
(四) 不同施援主体的扶贫目标各有侧重 | 第12-13页 |
(五) 施受双方关系属金融行为,而非无偿救济 | 第13-15页 |
三. 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总体评价 | 第15-19页 |
(一)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是一种金融创新 | 第15-17页 |
(二)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意义不完整,相当程度上仍属短期政府行为 | 第17-18页 |
(三) 我国小额信贷还处于试行阶段,各地实施效果差异较大 | 第18-19页 |
四.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扶贫事业的积极影响 | 第19-25页 |
(一) 对扶贫的微观影响 | 第20-24页 |
(二) 对扶贫的宏观影响 | 第24-25页 |
五.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30页 |
(一) 小额信贷外部机制的问题 | 第26-28页 |
(二) 小额信贷内部机制的问题 | 第28-30页 |
六.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若干对策 | 第30-38页 |
(一) 完善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 | 第30-31页 |
(二) 建立适宜于小额信贷运作管理的有效机制 | 第31-32页 |
(三) 合理制定利率,确保小额信贷的可持续性 | 第32-38页 |
结论 | 第38-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