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写作的缘起、意图与构想 | 第6-7页 |
一、 异域的薰香:从西方的纯诗理论说起 | 第7-12页 |
1 、 从坡到马拉美 | 第8-9页 |
2 、 瓦雷里的纯诗理论 | 第9-11页 |
3 、 纯诗理论在西方的影响 | 第11-12页 |
二、 移植之花:纯诗理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 | 第12-20页 |
1 、 纯诗:一个横向移植的概念 | 第12-14页 |
2 、 关于纯诗理论产生原因的解析 | 第14-16页 |
3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纯诗理论 | 第16-19页 |
4 、 二、三十年代纯诗理论的影响及其消隐 | 第19-20页 |
三、 隔岸回响:纯诗理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 | 第20-25页 |
1 、 台湾提倡纯诗的背景解析 | 第20-22页 |
2 、 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纯诗理论 | 第22-24页 |
3 、 纯诗理论在台湾的影响 | 第24-25页 |
四、 朝花夕拾: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关于纯诗理论的论争 | 第25-31页 |
1 、 20世纪80年代纯诗论争的背景 | 第25-27页 |
2 、 20世纪80年代的纯诗论争 | 第27-29页 |
3 、 20世纪90年代关于纯诗的讨论 | 第29-30页 |
4 、 八、九十年代纯诗讨论的影响 | 第30-31页 |
五、 纯诗之魅(代结语) | 第31-36页 |
1 、 一个简单的回顾:纯诗命运的文化阐释 | 第31-32页 |
2 、 纯诗之魅 | 第32-34页 |
3 、 纯诗的当下意义 | 第34-36页 |
注释 | 第36-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