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美的重生--越剧舞台上的莎剧改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绪论第8-12页
第一章 越剧改编莎剧的可行性第12-22页
 第一节 莎剧与越剧在戏剧文学上的相似性第13-17页
  一、 取材于传统与历史第13-14页
  二、 诗化的语言第14页
  三、 真善美的颂扬第14-15页
  四、 语言雅俗共赏第15页
  五、 浪漫主义的风格第15页
  六、 帝王将相戏份多第15-16页
  七、 开放式结构第16页
  八、 传奇性的故事第16-17页
 第二节 莎剧与越剧在舞台表现上的相似性第17-19页
  一、 开放性的舞台美学观第17-18页
  二、 重头戏与过场戏结合第18页
  三、 歌舞和武打场面第18页
  四、 “旁白”与“背躬”第18页
  五、 穿插插科打诨第18-19页
  六、 代言性的叙述第19页
 第三节 戏剧美学风格上的悲剧共性第19-22页
第二章 越剧改编莎剧的作品分析(上)——越剧《王子复仇记》的个案研究第22-41页
 第一节 越剧《王子复仇记》的文本改编:游弋于东方与西方之间第23-31页
  一、 故事发生背景的转换第23-24页
  二、 剧中人物和人名的改编第24页
  三、 结构调整第24-25页
  四、 具体情节的改编第25-28页
  五、 经典台词的改编第28-30页
  六、 翻译版本的选择第30-31页
 第二节 越剧《王子复仇记》的舞台呈现:从“形似”到“神似”第31-41页
  一、 中国服装第31页
  二、 王子形象第31-32页
  三、 莎剧经典情节改编后的越剧演绎第32-41页
第三章 越剧改编莎剧的作品分析(下)——越剧改编莎剧的其他作品分析第41-50页
 第一节 越剧《情天恨》——“新越剧”改革第41-42页
 第二节 越剧《李尔王》——孝悌观念的植入第42-43页
 第三节 越剧《天长地久》——过分突出“第三者”第43-44页
 第四节 越剧《第十二夜》——“莎味”多过“越味”第44-46页
 第五节 越剧《冬天的故事》——“只盼人间春常在”第46-48页
 第六节 越剧《马龙将军》——柔韧有余,刚强不足第48-50页
第四章 越剧改编莎剧的规律性第50-58页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改编方法第50-51页
 第二节 结构改编第51-52页
 第三节 “名角制”的衍伸第52-53页
 第四节 行当的设置与突破第53-54页
 第五节 改编引起的观众分流第54-58页
第五章 莎剧的越剧改编的意义及其局限性第58-68页
 第一节 越剧改编莎剧的意义第58-64页
  一、 经典消费的热潮第58页
  二、 丰富越剧剧目的需要第58页
  三、 丰富越剧的表现形式第58-59页
  四、 莎剧的普及第59-60页
  五、 越剧主题的深化第60页
  六、 为越剧提供美妙的唱词第60-61页
  七、 越剧改编莎剧的现实意义第61-62页
  八、 更好地发挥越剧以唱腔抒情的特质第62-63页
  九、 中西合璧所营造的新的审美效果第63-64页
 第二节 越剧改编莎剧的局限性第64-68页
  一、 莎剧的丰富内容与越剧容量有限的矛盾第64-65页
  二、 莎士比亚戏剧译本的不完善第65页
  三、 “越味”增加了太多添加剂第65-66页
  四、 改编造成的哲理性的削弱第66-68页
结语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74页
科研项目成果第74-75页
附录第75-77页
致谢(真情手写版,另附页)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何冀平戏剧作品研究
下一篇:中国民族声乐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贡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