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灌木论文

沙棘生物学及化学成分研究

内容提要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11页
英文摘要第11-2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43页
 1 沙棘生物学研究进展第23-34页
   ·沙棘属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地理分布第23-25页
   ·沙棘属植物的分类第25-27页
   ·我国沙棘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概况第27-29页
   ·沙棘属植物栽培生物学研究第29-32页
   ·沙棘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第32-33页
   ·沙棘的“三料”价值第33-34页
 2 沙棘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34-41页
   ·维生素类第34-35页
   ·黄酮类化合物第35-37页
   ·三萜、甾体类化合物第37-38页
   ·沙棘油类第38-39页
   ·酚类型第39页
   ·有机酸类第39页
   ·5-羟色胺第39页
   ·鞣质(单宁)第39-40页
   ·微量元素第40页
   ·多糖第40页
   ·其他第40-41页
 3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标记第41-42页
 4 本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42-4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3-54页
 1 沙棘生物学研究方法第43-44页
   ·试验材料第43页
   ·试验设计第43页
   ·测定的项目及方法第43-44页
 2 沙棘形态解剖第44-46页
   ·材料第44页
   ·根系第44-45页
   ·茎第45页
   ·叶第45页
   ·叶鳞毛、花粉的电镜扫描第45页
   ·花、芽和果实的形态解剖第45-46页
 3 沙棘雌雄株的RAPD鉴定第46-47页
   ·材料第46页
   ·DNA提取第46-47页
   ·RAPD扩增程序第47页
   ·RAPD扩增体系第47页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第47页
   ·电泳第47页
   ·数据分析 第47页
   ·聚类分析第47页
 4 沙棘化学成分研究试验设计第47-54页
   ·实验材料第47-48页
   ·仪器第48页
   ·溶剂系统第48页
   ·显色方法第48-49页
   ·化学成分的提取第49-50页
   ·沙棘化学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第50-52页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50页
     ·黄酮类成分中异鼠李素、槲皮素、山奈酚成分含量的测定第50-51页
     ·总香豆素含量的测定第51页
     ·多糖含量的测定第51页
     ·齐墩果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第51-52页
   ·沙棘油的提取、分离与组成分析第52-53页
   ·沙棘果实中单体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第53-54页
     ·提取第53页
     ·分离第53页
     ·结构鉴定第53-54页
第三章 沙棘生物学研究第54-93页
 第一部分 沙棘栽培生物学研究第54-76页
  1 根第54-56页
   ·根系分布的观察第54-55页
   ·根瘤调查第55-56页
  2 茎(枝条)第56-60页
   ·枝展和树高第56-57页
   ·枝条特性观察第57页
   ·枝刺第57-59页
   ·枝条性质第59页
   ·枝条生长量及动态变化第59-60页
   ·枝条生长势第60页
   ·枝条的萌芽率和成枝能力第60页
  3 叶第60-63页
   ·叶片特性第60-61页
   ·叶片干重第61-62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第62页
   ·叶片的光合速率第62-63页
  4 芽第63页
  5 花第63-64页
  6 果实和种子第64-73页
   ·果实特性第64-65页
   ·种子性状第65-66页
   ·沙棘幼苗特征第66页
   ·坐果率第66页
   ·单株产量第66-67页
   ·果实成熟时氨基酸的含量第67-68页
   ·果实干重及果实中生化成分含量第68页
   ·沙棘果实中主要微量元素第68-69页
   ·果实生长曲线(果实重量变化)第69页
   ·果实体积的动态变化(生长曲线)第69-70页
   ·果形指数(L/D)的动态变化第70-71页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动态变化第71-72页
   ·果实还原糖的动态变化第72页
   ·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72-73页
   ·沙棘糖/酸比的动态变化第73页
  7 加工特性第73-76页
   ·出汁率第73-74页
   ·色泽稳定性第74-75页
   ·风味稳定性第75页
   ·加工性能综合评价第75-76页
 第二部分 沙棘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第76-87页
  1 根系形态解剖结构研究第76-78页
   ·幼苗初生根和次生根解剖第76-77页
   ·根瘤解剖结构第77-78页
  2 茎的形态解剖结构第78-79页
  3 叶片和鳞毛的解剖结构第79-83页
   ·叶片解剖结构第79-82页
   ·叶片鳞毛的解剖结构第82-83页
  4 花芽的解剖结构第83-84页
  5 果实的解剖结构第84页
  6 花粉和叶鳞毛的电镜扫描第84-87页
   ·花粉的电镜扫描第84-86页
   ·叶片鳞毛的电镜扫描第86-87页
 第三部分 沙棘雌雄株RAPD分析第87-93页
  1 3种沙棘雌雄株基因组特异RAPD差异性扩增结果第87-91页
  2 沙棘雌雄株基因组差异分析第91-93页
   ·中国沙棘雌株差异区分第91页
   ·蒙古沙棘雌雄株差异区分第91页
   ·俄罗斯沙棘雌雄株差异区分第91页
   ·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和蒙古沙棘之间差异的同时区分第91页
   ·3种沙棘及其雌雄株之间差异的同时区分第91页
   ·遗传距离矩阵图第91-92页
   ·聚类分析第92-93页
第四章 沙棘化学成分研究第93-138页
   ·沙棘叶和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第93-113页
     ·沙棘香豆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第93-95页
     ·沙棘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第95-98页
     ·沙棘异鼠李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第98-100页
     ·沙棘槲皮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0-103页
     ·沙棘山奈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3-105页
     ·沙棘齐墩果酸含量的动态变化第105-108页
     ·沙棘多糖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第108-110页
     ·沙棘维生素C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第110-113页
     ·沙棘果实SOD含量动态变化比较第113页
   ·沙棘油有效成分研究第113-118页
     ·沙棘油中脂肪酸组成研究第113-117页
       ·沙棘果汁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13-114页
       ·沙棘果皮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14页
       ·沙棘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14-115页
       ·中国沙棘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15-116页
       ·俄罗斯沙棘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16页
       · 蒙古沙棘3种油的脂肪酸组成 第116-117页
       ·3种沙棘9种油的脂肪酸分类比较第117页
     ·沙棘油中不皂化物组成的研究第117-118页
   ·沙棘黄酮等单体化合物的鉴定第118-138页
     ·化合物1的鉴定第118-123页
     ·化合物2的鉴定第123-129页
     ·化合物3的鉴定第129-135页
     ·化合物4的鉴定第135-138页
第五章 讨论第138-148页
   ·沙棘栽培生物学第138-140页
   ·沙棘形态解剖结构特点第140-141页
   ·沙棘雌雄株的RAPD分析第141-142页
   ·沙棘化学成分研究第142-148页
第六章 结论第148-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9页
附录1 高效液相色谱图第159-171页
附录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谱图第171-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著及成果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委婉语语用功能解读
下一篇:对黄真伊及其诗歌文学的文化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