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绪论 | 第1-13页 |
·“个人知识”理论的提出 | 第7-8页 |
·建立在“个人知识”理论基础上的默会知识 | 第8-9页 |
·“个人知识”理论在中国研究的现状 | 第9-13页 |
1 从“技能及行家绝技”来看“默会知识论” | 第13-18页 |
·“不可言传性”的两种类型 | 第13-15页 |
·从言述的角度看“不可言传性” | 第15-16页 |
·波兰尼的“不可言传性”思想评价 | 第16-18页 |
2 基于“个人知识”理论的科学与技术划界观 | 第18-23页 |
·科学与技术在目的追求、研究对象、美的原创性上的划分 | 第18-20页 |
·科学与技术在获取途径上的划分 | 第20页 |
·波兰尼科学技术划界观的意义 | 第20-23页 |
3 基于“个人知识”理论的科学发展模式 | 第23-28页 |
·“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 | 第23-25页 |
·“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的特征 | 第25-27页 |
·“个人知识科学发展模式”评析 | 第27-28页 |
4 “个人知识”理论在数学发现中的体现 | 第28-33页 |
·对逻辑经验主义数学观的批驳 | 第28-29页 |
·个人因素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 第29-31页 |
·“个人知识”理论对数学研究的启示 | 第31-33页 |
5 “个人知识”理论评价 | 第33-36页 |
·“个人知识”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33-34页 |
·“个人知识”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