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及其意义

引言第1页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第7-13页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渊源第7-10页
  1 、 中世纪时期人的主体性思想第7-8页
  2 、 18世纪英法机械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人的主体性思想第8-9页
  3 、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人的主体性思想第9-10页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第10-11页
  1 、 对唯心主义主体性思想批判第10页
  2 、 对旧唯物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批判第10-11页
  3 、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形成第11页
 (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11-13页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3-30页
 (一) 马克思对主体的科学界定第13-16页
  1 、 主体的涵义第13-15页
  2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第15-16页
 (二)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涵义的阐释第16-21页
  1 、 人作为主体的自觉的能动性第16-19页
  2 、 人作为主体的自主性第19-20页
  3 、 人作为主体的自为性第20-21页
 (三) 马克思对主体间性的阐释第21-25页
  1 、 主体间性第22-23页
  2 、 马克思理解主体间性的基础第23-25页
 (四)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现实基础及实质的论述第25-29页
  1 、 人的主体性的现实基础--社会实践第25-27页
  2 、 人的主体性的实质--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第27-29页
 (五) 马克思对人的主体性的实现条件的阐释第29-30页
三、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第30-43页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理论意义第30-32页
  1 、 通过生产劳动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第31-32页
  2 、 从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发现人民群众的伟大作用第32页
 (二) 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现实意义第32-43页
  1 、 人的主体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确证和扩张第33-37页
  2 、 人的主体性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嬗变及发展第37-41页
  3 、 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早日实现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绘画色彩在心理层次上的表现力
下一篇:十六国时期太行山区丁零翟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