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文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 1 植物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 ·辐射诱变育种 | 第13-14页 |
| ·化学诱变育种 | 第14-15页 |
| ·空间诱变育种 | 第15-17页 |
| 2 高压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及应用 | 第17-20页 |
| ·食品加工方面 | 第17页 |
| ·微生物方面 | 第17-18页 |
| ·分子生物学方面 | 第18-19页 |
| ·高压在诱变育种中的新尝试 | 第19-20页 |
| 3 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 ·光合速率与作物产量 | 第20-21页 |
| ·量子效率与作物产量 | 第21-22页 |
| ·光合作用中的光抑制和光保护 | 第22-23页 |
| 4 结语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高静水压处理对水稻植株当代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4-32页 |
| 1 引言 | 第24-25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页 |
| ·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25页 |
| ·生理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 ·静水高压对水稻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和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 ·叶片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的变化 | 第27页 |
|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27-29页 |
| ·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 | 第29页 |
| ·与产量有关的性状变化 | 第29-30页 |
| 4 讨论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高静水压诱变水稻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 | 第32-3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 ·高压诱变选育的突变株系的光合特性 | 第34-36页 |
| ·高压诱变选育的突变株系的农艺性状变化 | 第36-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高静水压处理后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变化以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39-52页 |
| 第一节 高静水压诱导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变化 | 第39-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 ·幼苗光合色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 ·幼苗MDA含量变化 | 第41页 |
| ·幼苗SOD活性和AsA-POD活性变化 | 第41-42页 |
| 3 讨论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高静水压处理后水稻植株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 第44-5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44-45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5-4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6-50页 |
| ·对热胁迫的敏感性 | 第46页 |
| ·对冬季相对低温条件的响应 | 第46-50页 |
| 3 讨论 | 第50-52页 |
| 论文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