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水库洪水预报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引言 本课题的必要性 | 第8-9页 |
·洪水预报研究的现状 | 第9-18页 |
·国外洪水实时预报方法研究状况 | 第9-12页 |
·国内现代洪水预报技术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洪水预报系统发展的概况 | 第14-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18-19页 |
第2章 洪水预报理论及方法 | 第19-25页 |
·基本理论 | 第19-21页 |
·蓄满产流理论 | 第19页 |
·谢尔曼单位线理论 | 第19-20页 |
·河道演算马斯京根法 | 第20-21页 |
·新安江模型概述 | 第21-22页 |
·新安江模型原理 | 第21-22页 |
·新安江模型的优点 | 第22页 |
·改进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及参数率定 | 第22-24页 |
·对新安江模型的改进 | 第22-23页 |
·产流模型各参数的确定 | 第23-24页 |
·汇流模型各参数的确定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 | 第25-38页 |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第25-26页 |
·人工神经网络的分类 | 第26-27页 |
·BP网络的算法与程序实现 | 第27-28页 |
·数据结构 | 第27页 |
·程序核心代码 | 第27-28页 |
·提高预报精度的措施 | 第28-35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9-31页 |
·选取主要因素 | 第31-32页 |
·选择样本空间 | 第32-33页 |
·改变目标函数 | 第33页 |
·防止过度训练 | 第33-34页 |
·算法的改进 | 第34-35页 |
·预报实例 | 第35-36页 |
·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 | 第35-36页 |
·模板在预报工作中的应用 | 第36页 |
·神经网络预报总径流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洪水预报软件的分析与整体功能设计 | 第38-45页 |
·洪水预报子系统概况 | 第38-39页 |
·洪水预报软件的分析 | 第39页 |
·各雨量站、水位站布设及测量装置主要技术指标 | 第39页 |
·系统的预报要求 | 第39页 |
·系统的一致性与可扩展要求 | 第39页 |
·洪水预报软件的总体设计 | 第39-44页 |
·数据传输方式的选择 | 第39-40页 |
·软件的模块化设计 | 第40-41页 |
·软件逻辑关系的确定 | 第41页 |
·预报数据及显示方法的问题 | 第41-42页 |
·显示方式的选择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预报软件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54页 |
·SQL语言简介 | 第45页 |
·数据查询的几种语法 | 第45页 |
·数据库操纵语言(DML) | 第45页 |
·VB6.0数据访问技术 | 第45-48页 |
·本软件的数据库结构设计 | 第48-51页 |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第48-49页 |
·用户数据库的设计 | 第49-51页 |
·本软件的数据库基本操作 | 第51-53页 |
·建立与销毁数据对象 | 第51-52页 |
·查询与更新操作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数据处理 | 第54-58页 |
·基本数据处理 | 第54页 |
·建模数据查错 | 第54页 |
·库容曲线的拟合 | 第54-55页 |
·水位-流量关系的计算 | 第55-56页 |
·稳定流量关系曲线分析 | 第55-56页 |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 | 第56页 |
·由径流预报库水位 | 第56-57页 |
·由库水位反算真实径流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7章 软件的运行 | 第58-63页 |
·主界面 | 第58页 |
·参数设置 | 第58-59页 |
·模型选择 | 第59-60页 |
·显示预报水位 | 第60-61页 |
·离线修正 | 第61-63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总结 | 第63页 |
·展望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B 改进新安江模型核心代码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