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研究--关于中国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导论第12-19页
 1.1 研究主题第12-14页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9页
  1.2.1.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第14页
  1.2.2. 本文的方法论与思路第14-19页
2 有关理论简述第19-32页
 2.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简述第19-29页
  2.1.1.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分析框架第19-20页
  2.1.2.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第20-22页
  2.1.3. 新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第22-24页
  2.1.4. 新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策略性行为理论的形成第24-26页
  2.1.5.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形成与理论框架第26-28页
  2.1.6. 对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的简要评述第28-29页
 2.2  交易成本理论分析框架简述第29-32页
  2.2.1. 交易成本理论的形成第29页
  2.2.2. 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第29-31页
  2.2.3. 交易成本理论的简要评述第31-32页
3 证券市场结构分析第32-56页
 3.1 证券市场的SCP分析框架及证券市场结构的基本含义第32-36页
  3.1.1. SCP分析框架的基本因素第32-34页
  3.1.2. 市场结构的含义与主要研究范畴第34-36页
 3.2 集中度与证券市场集中度第36-40页
  3.2.1. 集中度的概念第36页
  3.2.2. 证券业集中度实证考察第36-37页
  3.2.3. 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第37-40页
 3.3 差别化与证券业务的差别化第40-47页
  3.3.1. 产品差别化和证券业务差别化第40-45页
  3.3.2. 证券业务差别化对证券业的影响第45-47页
 3.4 规模经济与证券市场规模经济第47-51页
  3.4.1. 规模经济和证券公司规模经济第47-49页
  3.4.2. 影响证券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因素第49-51页
 3.5 进入壁垒与证券公司进人壁垒第51-56页
  3.5.1. 证券公司进入壁垒的经济学分析第51-53页
  3.5.2. 证券公司监管制度的主要内容第53-56页
4 我国证券市场交易成本制度与证券市场结构第56-78页
 4.1 我国证券市场现行的佣金制度第56-67页
  4.1.1. 我国现行的佣金制度第56-57页
  4.1.2. 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佣金制度及变革第57-64页
  4.1.3. 我国当前佣金制度的特点第64-67页
 4.2 我国证券市场证券交易税制分析第67-73页
  4.2.1.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形成第67-68页
  4.2.2. 证券交易税的主要功能第68-69页
  4.2.3.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国际比较第69-73页
 4.3 我国证券市场固定交易成本制度与证券市场结构第73-78页
  4.3.1. 固定交易成本与市场集中度第73-75页
  4.3.2. 固定交易成本与产品差别化第75-76页
  4.3.3. 固定交易成本与证券公司的规模经济第76页
  4.3.4. 固定交易成本于进入或退出壁垒第76-78页
5 我国证券市场行为、绩效与固定交易成本制度第78-94页
 5.1  证券市场行为概述第78-80页
  5.1.1. 证券公司的价格竞争行为第78-79页
  5.1.2. 证券公司的产品竞争行为第79-80页
  5.1.3. 排挤竞争对手的竞争行为第80页
 5.2当前我国证券公司竞争行为现状与特点第80-83页
  5.2.1. 佣金折让这一竞争行为现象分析第80-82页
  5.2.2. 佣金折让这一竞争行为现象的特点第82-83页
 5.3 证券市场行为与固定交易成本制度第83-87页
  5.3.1. 影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利润的因素分析第83-85页
  5.3.2. 佣金折让这一竞争行为与固定交易成本制度第85-86页
  5.3.3. 佣金折让这一竞争行为所造成的问题第86-87页
 5.4  证券业的市场绩效的经济学分析第87-89页
 5.5  证券业的市场绩效与固定交易成本制度第89-94页
  5.5.1. 资源的配置效率与固定佣金制度第89-91页
  5.5.2. 技术进步与固定佣金制度第91-92页
  5.5.3. 国际竞争力与固定佣金制度第92页
  5.5.4. 配额交易与固定佣金制度第92-94页
6 我国证券交易成本下调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第94-121页
 6.1 交易成本下调对成交量的影响分析第95-99页
  6.1.1.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95-97页
  6.1.2. 回归模型的经济意义第97-99页
 6.2 交易成本下调对交易结构的影响第99-103页
  6.2.1. 评价模型第99页
  6.2.2. 客户交易量结构第99-101页
  6.2.3. 不同佣金折让比率下的实际佣金费率结构第101-103页
 6.3 交易成本下调对证券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影响第103-116页
  6.3.1. 我国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第103-104页
  6.3.2. 我国证券公司交易成本量本利模型第104-107页
  6.3.3. 证券公司量本利模型的经济意义第107-113页
  6.3.4. 网上交易的发展对证券公司利润的贡献第113-114页
  6.3.5. 降低印花锐第114-115页
  6.3.6. 佣金调整对证券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影响第115-116页
 6.4  交易成本下调对证券市场结构的影响第116-121页
  6.4.1  提高证券市场的集中度:推动证券公司实现规模经济第116-117页
  6.4.2 促使证券公司超额利润的消失,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第117-119页
  6.4.3 推动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差别化、个性化的服务第119-120页
  6.4.4 促进证券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管理,减少内耗第120-121页
结论与建议第121-125页
注释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31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课题第131-133页
附表第133-141页
致谢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南沿海地区特色农业评价与信息技术示范--以闽东南地区为例
下一篇: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