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增铵营养的形态反应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的研究

引言第1-14页
材料与方法第14-18页
结果与分析第18-49页
 1 水培条件下增铵营养对不同基因型棉花苗期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第18-21页
  1.1 对棉花株高增长的影响第18页
  1.2 对棉花植株出叶速度的影响第18-19页
  1.3 对棉花叶面积动态变化的影响第19页
  1.4 对棉花主根伸长和一级侧根条数的影响第19-20页
  1.5 对棉株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第20-21页
 2 水培条件下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第21-29页
  2.1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第21-23页
   2.1.1 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第21-22页
   2.1.2 对地下部生长的影响第22-23页
  2.2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3-24页
   2.2.1 对棉花苗期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影响第23页
   2.2.2 对棉花苗期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3-24页
  2.3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碳氮代谢的影响第24-26页
   2.3.1 对棉花苗期可溶糖和淀粉含量及积累的影响第24-25页
   2.3.2 对棉花苗期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第25页
   2.3.3 对棉花苗期功能叶柄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5-26页
   2.3.4 对棉花苗期各器官中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第26页
  2.4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26-27页
   2.4.1 对棉花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26-27页
   2.4.2 对棉花苗期全氮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第27页
  2.5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碳氮比的影响第27-28页
  2.6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第28页
  2.7 不同形态氮比例对棉花苗期根系活力的影响第28-29页
 3 大田条件下增铵营养对棉花生育进程及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第29-30页
  3.1 对棉花生育进程的影响第29页
  3.2 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第29-30页
 4 大田条件下增铵营养(EAN)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0-39页
  4.1 不同氮肥水平下EAN对棉花叶片中叶绿素的影响第30-32页
   4.1.1 主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0-31页
   4.1.2 主茎叶片中叶绿素a/b的变化第31页
   4.1.3 果枝叶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1-32页
   4.1.4 果枝叶中叶绿素a/b的变化第32页
  4.2 不同肥力水平下EAS对棉花叶片和蕾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2-34页
   4.2.1 主茎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2-33页
   4.2.2 果枝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3页
   4.2.3 棉蕾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第33-34页
  4.3 不同肥力水平下EAN对棉花叶片和蕾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第34-36页
   4.3.1 主茎叶片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34页
   4.3.2 果枝叶片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34-35页
   4.3.3 棉蕾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35-36页
  4.4 不同肥力水平下EAN对棉花叶片和蕾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第36-39页
   4.4.1 主茎叶片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4.4.2 果枝叶片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37-38页
   4.4.3 棉蕾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38-39页
 5 增铵营养(EAN)条件下不同氮肥水平对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第39-49页
  5.1 EAN下不同氮肥水平对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9-41页
   5.1.1 土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39-40页
   5.1.2 主茎叶片中叶绿素a/b的变化第40页
   5.1.3 果枝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40-41页
   5.1.4 果枝叶片中叶绿素a/b的变化第41页
  5.2 EAN下不同氮肥水平对棉花叶片和蕾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第41-43页
   5.2.1 主茎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响第41-42页
   5.2.2 果枝叶片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2页
   5.2.3 棉蕾中可溶蛋白含量的变化第42-43页
  5.3 EAN下不同氮肥水平对棉花叶片和蕾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第43-45页
   5.3.1 主茎叶片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3页
   5.3.2 果枝叶片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3-44页
   5.3.3 棉蕾中硝态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第44-45页
  5.4 EAN下不同氮肥水平对棉花叶片和蕾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第45-49页
   5.4.1 主茎叶片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45-46页
   5.4.2 果枝叶片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46-47页
   5.4.3 棉蕾中可溶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第47-49页
小结与讨论第49-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英文摘要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主干道交通流的控制与管理的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农业现代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