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从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确立及司法兑现

前言第1-11页
第一章 中外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介绍第11-20页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第11-13页
 第二节 国外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第13-19页
  一、 盖然性证明标准的含义第14-15页
  二、 英美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第15-17页
  三、 大陆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第17-18页
  四、 两大法系盖然性证明标准的比较第18-19页
 第三节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第19-20页
第二章 对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反思第20-26页
 第一节 客观真实概述第20页
 第二节 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局限性第20-24页
  一、 客观真实证明标准忽视了认识的相对性和诉讼证明的特殊性第20-22页
  二、 客观真实证明标准作为一种司法理念,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实现第22-24页
   (1) 、立法的规定在某种程序上阻却了对客观真实的发现第22-23页
   (2) 、诉讼主体主观因素制约了对客观真实的认识第23页
   (3) 、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任何案件事实都无法彻底回复到原始状态第23-24页
 第三节 客观真实证明标准的消极性第24-26页
  一、 易把法律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第24页
  二、 对我国民事诉讼机制带来不利影响第24-26页
第三章 确立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现实意义第26-34页
 第一节 法律真实概述第26页
 第二节 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合理性第26-29页
  一、 法律真实是诉讼价值多元化的客观要求第26-28页
   1 、程序公正的要求第26-27页
   2 、诉讼效率的要求第27-28页
  二、 法律真实具有树立司法权威的现实意义第28-29页
 第三节 、法律真实的价值取向中司法实践的超前性和非理性化第29-31页
 第四节 、法律真实之局限第31-34页
第四章 我国新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确立第34-40页
 第一节 确立了法律真实下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第34页
 第二节 确立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的现实考虑第34-36页
  1 、我国诉讼模式受大陆法系影响颇深第34-35页
  2 、我国长期以来注重实体公正的传统第35页
  3 、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第35-36页
  4 、为克服传统证明标准僵化、抽象的缺陷,便于法官实际操作第36页
 第三节 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证明标准的进步意义及其局限第36-40页
  一、 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证明标准具有进步意义第36-37页
  二、 司法解释所确立的法律真实证明标准之局限第37-40页
   1 、司法解释所确立的证明标准仍带有双重性质第37-38页
   2 、确立的盖然性程度有不统一处第38页
   3 、现阶段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国情第38-40页
第五章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司法兑现第40-52页
 第一节 对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进行量化把握第40-43页
 第二节 对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进行层次划分第43-46页
  一、 阶段性证明标准第43-44页
  二、 总体性证明标准第44-46页
 第三节 实现方法上:走现代自由心证之路第46-50页
  一、 现阶段确立以法定证据为主自由心证为辅的实现方法作为过渡第46-47页
  二、 对现代自由心证的探索第47-50页
   1 、以证据裁判主义作为现代自由心证合理性的基石。第48页
   2 、将心证主体的适格性作为自由心证的内在保障第48-49页
   3 、将监督机制作为自由心证的外在保障第49-50页
 第四节 观念上:转变司法理念,树立法律信仰第50-52页
结束语第52-5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检察工作中未成年人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黑色素瘤抗原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