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 第11-15页 |
一、定义 | 第11页 |
二、发病机制 | 第11-12页 |
三、病理生理 | 第12-13页 |
四、诊断与治疗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中医学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 | 第15-20页 |
一、病名 | 第15页 |
二、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三、辨证论治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呼气峰流量及变异率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29页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21-2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21页 |
二、病例诊断标准 | 第21页 |
三、病例选择标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23页 |
二、临床设计路线 | 第23页 |
三、用药方案 | 第23-24页 |
四、观察指标 | 第24-25页 |
五、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第26-29页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第26页 |
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三、两组治疗前后呼气峰流量(PEF)及其变异率(PEFR)比较 | 第27-29页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 第29-34页 |
第一节 立法依据 | 第29-30页 |
一、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立法依据 | 第29-30页 |
第二节 药理研究 | 第30-31页 |
一、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在气道内的作用 | 第30页 |
二、对糖皮质激素受体(GCR)、13—肾上腺素能受体(13-AR)、环磷腺苷(cAMP)水平的作用 | 第30-31页 |
三、对气道结构重建的影响 | 第31页 |
四、抑制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 | 第31页 |
第三节 方药分析 | 第31-32页 |
一、方药组成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综合疗效分析及研究体会 | 第32-33页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第32页 |
二、对呼气峰流速(PEF)及其变异率(PEFR)的影响 | 第32-33页 |
第五节 安全性评价 | 第33-34页 |
一、温肺化痰祛瘀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