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物适应性再利用研究与策略
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旧建筑再利用的概念 | 第12-15页 |
1.1 几个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1.2 旧建筑再利用的概念 | 第13-14页 |
1.3 旧建筑再利用的范围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旧建筑再利用的发展状况 | 第15-37页 |
2.1 国外建筑再利用发展概况 | 第15-24页 |
2.2 我国建筑再利用发展概况 | 第24-29页 |
2.1.1 我国旧建筑再利用现状 | 第24-27页 |
2.1.2 我国旧建筑再利用类型 | 第27-29页 |
2.3 经验与教训 | 第29-37页 |
2.3.1 建筑登录制度 | 第29-31页 |
2.3.2 灵活多变的鼓励措施 | 第31-33页 |
2.3.3 多层次的实施体制 | 第33-35页 |
2.3.4 多专业合作与公众参与 | 第35-37页 |
第三章 旧建筑再利用的意义与策略 | 第37-76页 |
3.1 建筑物的寿命 | 第37-39页 |
3.2 旧建筑再利用的意义 | 第39-57页 |
3.2.1 旧建筑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 第39-43页 |
3.2.2 旧建筑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 第43-46页 |
3.2.3 旧建筑再利用的历史意义 | 第46-49页 |
3.2.4 旧建筑再利用的文化意义 | 第49-52页 |
3.2.5 旧建筑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 第52-57页 |
3.3 旧建筑再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57-59页 |
3.4 旧建筑再利用的策略 | 第59-74页 |
3.4.1 旧建筑再利用的资金策略 | 第59-70页 |
3.4.2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策略 | 第70-74页 |
3.5 旧建筑再利用的注意事项 | 第74-76页 |
第四章 旧建筑再利用的设计手法 | 第76-125页 |
4.1 再利用的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 第76-86页 |
4.1.1 对于建筑局部空间的功能置换 | 第76-80页 |
4.1.2 对于建筑整体的功能置换 | 第80-86页 |
4.2 旧建筑自身空间的再利用 | 第86-107页 |
4.2.1 建筑自身空间再利用的分类 | 第86-87页 |
4.2.2 整体更新的再利用方法 | 第87-107页 |
4.3 旧建筑外部形象的更新 | 第107-113页 |
4.4 旧建筑外部环境的整治 | 第113-119页 |
4.5 大规模旧建筑再利用 | 第119-125页 |
第五章 旧建筑再利用在我国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 第125-139页 |
5.1 再利用思想观念淡薄 | 第125-127页 |
5.2 经济体制(所有权体制)制约 | 第127-128页 |
5.3 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128-134页 |
5.3.1 保护对象界定不明确 | 第129-130页 |
5.3.2 法律法规导向的偏差 | 第130-131页 |
5.3.3 相关法规制度的缺乏 | 第131-132页 |
5.3.4 资金税收鼓励制度不足 | 第132-133页 |
5.3.5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 第133-134页 |
5.4 实践经验与理论缺乏 | 第134-136页 |
5.5 建筑教育薄弱 | 第136-139页 |
5.5.1 专业教育环节 | 第136-138页 |
5.5.2 普及教育环节 | 第138-139页 |
结语 | 第139-140页 |
参考书目 | 第140-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