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中文关键词>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4-6页 |
一、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产生 | 第6-14页 |
(一)亚当·斯密生平与著述 | 第6-9页 |
(二)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 | 第9-10页 |
(三)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0-12页 |
(四)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渊源 | 第12-14页 |
二、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 | 第14-18页 |
(一)亚当·斯密对人性的解释 | 第14-16页 |
(二)“亚当·斯密问题”之解 | 第16-18页 |
三、亚当·斯密伦理思想体系 | 第18-28页 |
(一)以“同情”为出发点的行为合宜理论 | 第19-21页 |
(二)以“合宜”为标准的道德评价理论 | 第21-23页 |
(三)关于对自己情感与行为的评判以及责任感形成的理论 | 第23-25页 |
(四)关于效用对道德赞赏情感作用的理论 | 第25-26页 |
(五)对个人品质考察中的美德理论 | 第26-28页 |
四、亚当·斯密伦理思想评价 | 第28-40页 |
(一)西方学者对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评价 | 第29-30页 |
(二)亚当·斯密人性论的本质 | 第30-32页 |
(三)正确认识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 | 第32-35页 |
(四)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的价值 | 第35-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