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2.1 单相紊动射流及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2.2 多相湍流射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 第12-19页 |
2.2.1 多相射流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2.2 多相射流的研究方法 | 第14-19页 |
3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3.1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19-20页 |
3.2 超声波雾化原理 | 第20-21页 |
3.3 LDA多普勒激光测速仪的工作原理 | 第21-23页 |
4 理论分析 | 第23-32页 |
4.1 射流出口状态的计算 | 第23-26页 |
4.2 射流流场模拟 | 第26-32页 |
4.2.1 基本假设 | 第27页 |
4.2.2 基本方程 | 第27-32页 |
4.2.2.1 速度场与浓度场的计算 | 第27-29页 |
4.2.2.2 卷吸量与出口分离面的计算 | 第29-30页 |
4.2.2.3 雾滴的平均速度和脉动速度的计算 | 第30-32页 |
5 结果与讨论 | 第32-45页 |
5.1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5.1.1 关于气速及浓度分布的计算 | 第32-33页 |
5.1.2 关于雾滴卷吸量的计算 | 第33-34页 |
5.1.3 关于受限射流在出口处的分离面的讨论 | 第34-35页 |
5.1.4 雾滴的速度分布、加速时间及加速距离的计算 | 第35-38页 |
5.2 实验对理论模型的验证 | 第38-40页 |
5.3 计算模拟 | 第40-45页 |
5.3.1 喷嘴出口速度的影响 | 第40-42页 |
5.3.2 超声波雾化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5.3.3 雾滴粒径的影响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符号说明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