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 第1-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1.1.1 地理环境 | 第8页 |
§1.1.2 农业经济状况 | 第8-9页 |
§1.1.3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2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1-12页 |
§1.4 论文的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1 本文的思路 | 第12页 |
§1.4.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农业财政投资的基本理论 | 第13-18页 |
§2.1 农业财政投资的若干理论 | 第13-15页 |
§2.1.1 概念界定与总量测定 | 第13页 |
§2.1.2 功能特征 | 第13-14页 |
§2.1.3 农业财政投资渗漏现象 | 第14-15页 |
§2.2 农业财政投资与农业增长的基本关系 | 第15-18页 |
§2.2.1 农业财政投资对农业增长的推动作用 | 第15-16页 |
§2.2.2 农业增长对农业财政投资的决定作用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国外农业财政投资基本经验 | 第18-24页 |
§3.1 美国、日本、法国和印度四国对农业进行财政投资的一般情况 | 第18-22页 |
§3.1.1 美国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 第18-19页 |
§3.1.2 日本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 第19-20页 |
§3.1.3 法国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 第20-21页 |
§3.1.4 印度对农业的财政投资 | 第21-22页 |
§3.2 农业财政投资比较与借鉴 | 第22-24页 |
§3.2.1 农业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急需国家财政投资 | 第22页 |
§3.2.2 农业财政投资目的因农业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 | 第22-23页 |
§3.2.3 逐步按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合理确定财政投资的投向 | 第23页 |
§3.2.4 农业财政投资方式由直接投资方式向间接投资方式转变 | 第23页 |
§3.2.5 农业财政投资与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 | 第23-24页 |
第四章 青海农业财政投资运行的实证分析 | 第24-43页 |
§4.1 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各项数量分析 | 第24-28页 |
§4.1.1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 | 第24-28页 |
§4.1.2 支援农业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业事业费) | 第28页 |
§4.1.3 科技三项费用 | 第28页 |
§4.2 青海农业财政投资规模分析 | 第28-35页 |
§4.2.1 农业财政投资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28-32页 |
§4.2.2 农业财政投资净投入占农业财政投资支出比重变化的实证分析 | 第32-33页 |
§4.2.3 目前青海农业财政投资规模的判断 | 第33-34页 |
§4.2.4 稳定增加农业财政投资净投入 | 第34-35页 |
§4.3 分税制条件下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4.3.1 分税制后青海农业财政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5-38页 |
§4.3.2 分税制以来青海农业财政投资弱化的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4.4 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运行机制考察 | 第40-41页 |
§4.5 青海农业财政投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3页 |
第五章 WTO框架下加强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对策 | 第43-52页 |
§5.1 WTO概述 | 第43页 |
§5.2 “绿箱政策”的具体内容 | 第43-45页 |
§5.3 WTO框架下加强青海农业财政投资的对策 | 第45-52页 |
§5.3.1 加快资源开发,抓好骨干财源建设 | 第45-46页 |
§5.3.2 加快县财政发展,为省财政创造一个坚实的基础 | 第46-47页 |
§5.3.3 加强税收征管,建立地方税收体系 | 第47-48页 |
§5.3.4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措施,规范和引导地方财政的支农行为 | 第48-50页 |
§5.3.5 转变青海农业财政投资使用方式的对策。 | 第50-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