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高级醇及多元醇论文

花生四烯酸发酵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引言第10-13页
     ·花生四烯酸的理化特性第10-11页
     ·花生四烯酸的安全性评价第11页
     ·花生四烯酸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第11-13页
   ·花生四烯酸的功能第13-15页
   ·花生四烯酸的应用第15-18页
   ·花生四烯酸发酵的研究概况第18-20页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选育第22-32页
   ·前言第22-23页
   ·实验材料第23-24页
     ·菌株和培养基第23-24页
     ·主要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5页
     ·紫外线诱变处理第24页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24-25页
     ·菌种活化第25页
     ·种子液制备第25页
     ·摇瓶培养第25页
     ·菌体收集第25页
   ·分析方法第25-26页
     ·发酵液残糖的测定第25页
     ·菌体总脂测定第25-26页
     ·油脂中花生四烯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第26页
   ·结果第26-31页
     ·Mortierella sp.的菌落形态第26-27页
     ·外线诱变结果第27-28页
     ·M10菌株生长发酵的初步研究第28-31页
   ·讨论第31-32页
第三章 被孢霉菌M10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研究第32-53页
   ·前言第32-33页
   ·实验材料第33-34页
     ·菌种第33页
     ·培养基第33-34页
     ·实验试剂第3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4页
   ·实验方法第34页
     ·菌种活化第34页
     ·种子液制备第34页
     ·摇瓶培养第34页
     ·菌体收集第34页
   ·分析方法第34-35页
     ·发酵液残糖的测定第34页
     ·菌体油脂抽提第34-35页
     ·油脂成分分析第35页
     ·5升发酵罐装置第35页
   ·结果第35-50页
     ·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的控制第35-36页
     ·温度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36-37页
     ·初始pH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37-38页
     ·碳源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38-39页
     ·葡萄糖浓度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39-40页
     ·氮源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40-41页
     ·碳氮比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第41-43页
     ·添加植物油对花生四烯酸发酵的影响第43-46页
     ·最适培养基组分的确定第46页
     ·摇瓶发酵过程分析第46-47页
     ·5L发酵罐发酵试验第47-50页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菌丝体老化对被孢霉产花生四烯酸的影响第53-66页
   ·前言第53页
   ·材料与方法第53-55页
     ·菌株和培养基第53-54页
     ·菌体的培养和收集第54-55页
     ·菌丝体老化第55页
     ·分析方法第55页
     ·实验仪器第55页
   ·结果第55-64页
     ·培养3天的菌丝体在老化过程中的变化第55-56页
     ·培养5天的菌丝体在老化过程中油脂的变化第56-57页
     ·培养7天的菌丝体在老化过程中油脂的变化第57-58页
     ·不同培养时间的菌丝体在老化过程中变化比较第58-62页
     ·不同温度下老化对菌丝体中AA含量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pH下老化对菌丝体中AA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花生四烯酸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第66-77页
   ·碳源和氮源两种非相关因素对菌丝体积累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第66-70页
     ·引言第66-67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67页
     ·模型的求解及分析第67-70页
   ·Mortierella sp.M10发酵过程动力学研究第70-76页
     ·引言第70-71页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71-73页
     ·模型求解第73-74页
     ·模型的实验验证第74-76页
   ·结论第76-7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结论第77-78页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国家利益
下一篇:新型抗菌肽基因的设计、合成与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