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内涵综述 | 第11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因素 | 第11-12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概述 | 第16-25页 |
·农业产业结构内涵及演变趋势 | 第16-18页 |
·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 | 第16页 |
·农业产业结构的功能 | 第16-17页 |
·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 | 第17-18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及历程 | 第18-20页 |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内涵 | 第18页 |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历程 | 第18-20页 |
·我国建国以来的农业产业结构思想 | 第20-25页 |
·毛泽东时期农业产业结构思想 | 第20-21页 |
·邓小平时期农业产业结构思想 | 第21-22页 |
·江泽民时期农业产业结构思想 | 第22-23页 |
·胡锦涛时期农业产业结构思想 | 第23-25页 |
第3章 万源市农业资源及产业结构状况 | 第25-32页 |
·万源市农业资源状况 | 第25-26页 |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第25页 |
·农业科技状况 | 第25页 |
·农业生产条件状况 | 第25-26页 |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状况 | 第26-32页 |
·种植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26-28页 |
·畜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28-31页 |
·林业和渔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31-32页 |
第4章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32-38页 |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各产业之间的结构不合理 | 第32页 |
·各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落后 | 第32-33页 |
·品种质量差,资源利用率低 | 第33-34页 |
·农产品生产加工落后 | 第34页 |
·服务体系不完善 | 第34-36页 |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6-38页 |
·区域布局不合理,管理乱 | 第36页 |
·农业服务设施落后 | 第36-37页 |
·农业生产者素质低 | 第37页 |
·人均土地面积减少 | 第37-38页 |
第5章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 第38-43页 |
·种植业调整的目标 | 第38-39页 |
·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 | 第38页 |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良品种率 | 第38-39页 |
·调名调优富硒茶叶品牌 | 第39页 |
·畜牧业调整的目标 | 第39-41页 |
·实现标准化生产,扩大养殖规模 | 第39-40页 |
·提高旧院黑鸡和板角山羊的质量 | 第40页 |
·实现畜牧业多样化养殖和经营产业化 | 第40-41页 |
·渔业和林业调整的目标 | 第41-43页 |
·实现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 | 第41页 |
·优化林业和渔业结构 | 第41页 |
·提高渔业单产量和养殖现代化 | 第41-43页 |
第6章 万源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 第43-48页 |
·加大对农业的政策和资金投入 | 第43-45页 |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管理 | 第43页 |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 | 第44-45页 |
·加大优质牧草种植力度 | 第45页 |
·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 | 第45-46页 |
·大力提高优良品种比例 | 第45-46页 |
·扩大富硒茶叶规模化生产 | 第46页 |
·加强旧院黑鸡板角山羊品种繁育 | 第46页 |
·发展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 | 第46-48页 |
·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 | 第46-47页 |
·建立共赢机制和发展订单农业 | 第47-4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