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有机聚合物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评价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16页
   ·毛细管电色谱简介第11-12页
   ·毛细管微柱液相简介第12-13页
   ·毛细管色谱柱第13-15页
     ·毛细管开管柱第13页
     ·毛细管填充柱第13页
     ·毛细管整体柱第13-15页
       ·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第14-15页
       ·硅胶基质整体柱第15页
       ·分子印迹柱第15页
       ·颗粒固定化柱第15页
   ·本论文的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聚苯乙烯基质毛细管色谱柱制备第16-39页
 第一节 微波法制备聚苯乙烯基质毛细管液相整体柱第16-24页
     ·前言第16页
     ·实验部分第16-18页
       ·仪器与试剂第16-17页
       ·毛细管液相整体柱的制备第17页
       ·毛细管液相色谱系统的建立第17-18页
     ·结果与讨论第18-23页
       ·毛细管整体柱制备条件的优化第18-19页
       ·整体柱的结构表征第19页
       ·整体柱色谱性能考察第19-22页
       ·柱的稳定性及空隙率测定第22-23页
     ·结论第23-24页
 第二节 微波法制备聚苯乙烯基质毛细管色谱柱塞第24-39页
     ·前言第24页
     ·实验部分第24-26页
       ·仪器与试剂第24页
       ·整体材料入口塞的制备和高压匀浆法制柱第24-25页
       ·微流液相实验第25-26页
       ·电色谱实验第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填充柱结构表征第26-27页
       ·入口塞为9.8 cm时填充柱的色谱行为第27-29页
       ·入口塞为3.0 cm时填充柱的色潜行为第29-32页
       ·填充柱的机械稳定性及空隙率的测定第32-34页
       ·毛细管电色谱三种模式下色谱行为第34-36页
       ·毛细管电色谱操作参数的影响第36-37页
     ·结论第37-39页
第三章 甲基丙烯酸基质毛细管色谱柱制备第39-58页
 第一节 紫外光法制备甲基丙烯酸基质毛细管液相整体柱第39-45页
     ·前言第39页
     ·实验部分第39-40页
       ·仪器与试剂第39页
       ·毛细管预处理第39-40页
       ·毛细管整体柱制备第40页
       ·微流液相实验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4页
       ·整体柱结构的表征第40-41页
       ·整体柱包谱性能考察第41-44页
       ·柱的稳定性及空隙率测定第44页
     ·结论第44-45页
 第二节 毛细管串联柱的制备与评价第45-58页
     ·前言第45页
     ·实验部分第45-47页
       ·仪器与试剂第45页
       ·整休材料制备和匀桨填充第45-47页
       ·微流液相实验第47页
       ·电色谱实验第47页
     ·结果与讨论第47-57页
       ·串联柱结构表征第47-48页
       ·串联柱的色谱性能评估第48-51页
       ·色谱柱的总空隙率,保留行为与稳定性第51-55页
       ·毛细管电色谱三种模式下色谱行为第55-56页
       ·毛细管电色谱操作参数的影响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第四章 聚丙烯酰胺基质颗粒固定化柱制备第58-66页
   ·前言第58页
   ·实验部分第58-61页
     ·仪器与试剂第58-59页
     ·毛细管颗粒固定化柱制备第59-60页
     ·微流液相实验第60-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65页
     ·颗粒固定化柱及临时塞的结构表征第61页
     ·色谱性能评价第61-64页
     ·色谱柱的机械稳定性和空隙率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第五章 分流系统变化对微流液相色谱实验的影响第66-80页
   ·前言第66页
   ·实验部分第66-68页
     ·仪器与试剂第66-67页
     ·毛细管液相色谱填充柱的制备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9页
     ·自组装微流液相系统第68-69页
     ·色谱性能评价第69-79页
       ·使用三通作为分流装置时色谱性能评价第69-72页
       ·三通时柱的分流比及空隙率测定第72页
       ·使用四通作为分流装置时色谱性能评价第72-75页
       ·四通时柱的分流比及空隙率测定第75页
       ·四通时自制填充柱与商品填充柱对比第75-77页
       ·溶剂梯度变化对实际流速的影响第77-79页
   ·结论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燃煤矸石作为辅助胶凝组分的需水性和活化研究
下一篇:再生细集料混合砂浆配合比及物理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