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创新 | 第14页 |
·企业自主创新 | 第14-15页 |
·财税激励政策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15-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 第18-20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第2章 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财税政策激励的经济学分析 | 第22-30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特征 | 第22-24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性 | 第22-23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不确定性 | 第23-24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 | 第24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不对称性 | 第24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超前性和收益性 | 第24页 |
·政府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依据 | 第24-27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性需要政府的财税激励 | 第25-26页 |
·企业自主创新的不确定性、高风险性需要政府的财税激励 | 第26-27页 |
·企业自主创新与政府财税政策激励的敏感性分析 | 第27-30页 |
·自主创新函数的构建 | 第27-28页 |
·利润最大化条件下的弹性分析 | 第28页 |
·结论 | 第28-30页 |
第3章 我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评析 | 第30-45页 |
·我国现有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财税政策要点归集 | 第30-34页 |
·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财政政策 | 第30页 |
·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税收政策 | 第30-34页 |
·现有财税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 | 第34-38页 |
·企业自主创新取得的成就 | 第34-36页 |
·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现有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8-45页 |
·企业自主创新过程的财税激励力度不够 | 第38-41页 |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41-42页 |
·缺乏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 | 第42页 |
·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42-45页 |
第4章 国外典型创新型国家成功经验借鉴 | 第45-52页 |
·美日法澳等典型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 第45-48页 |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 | 第45-47页 |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 | 第47-48页 |
·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创新经验 | 第48-50页 |
·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50-52页 |
·政府积极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 | 第50页 |
·充分认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 第50页 |
·重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 | 第50页 |
·大力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 | 第50-51页 |
·重视自主创新过程的激励 | 第51-52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的若干建议 | 第52-62页 |
·完善一般性的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策体系 | 第52-56页 |
·完善企业研发阶段的财税政策 | 第52-53页 |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阶段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 第53-54页 |
·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中试阶段财税支持力度 | 第54-55页 |
·企业自主创新产业化生产阶段的财税政策 | 第55-56页 |
·积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政策体系 | 第56-57页 |
·加大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支持力度 | 第57-58页 |
·完善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机制 | 第58-59页 |
·相关配套措施 | 第59-62页 |
·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 第59页 |
·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 | 第59-60页 |
·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