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概述 | 第12页 |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拱肋的安装方法 | 第12-13页 |
·缆索吊装法 | 第12-13页 |
·转体施工法 | 第13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巫山长江大桥工程概况 | 第15-19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桥位及结构形式 | 第15页 |
·钢管拱肋构造 | 第15-16页 |
·工程规模 | 第16页 |
·工程条件 | 第16-18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16-17页 |
·气象条件 | 第17页 |
·工程水文航运条件 | 第17-18页 |
·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 | 第18-19页 |
第三章 缆索吊装系统的设计 | 第19-36页 |
·概述 | 第19页 |
·钢管拱肋安装用缆索吊机系统的设计 | 第19-30页 |
·概述 | 第19-20页 |
·主吊机缆索系统设计 | 第20-24页 |
·工作天线系统设计 | 第24-25页 |
·吊装索塔设计 | 第25-28页 |
·抗风稳定系统的设计 | 第28-30页 |
·斜拉扣挂系统设计 | 第30-32页 |
·斜拉扣挂系统的组成 | 第30-31页 |
·扣索结构形式 | 第31-32页 |
·拱肋安装系统锚碇的设计 | 第32-34页 |
·锚碇处的地质条件 | 第32页 |
·锚碇基础类型及锚固方式 | 第32页 |
·锚碇主要材料 | 第32-33页 |
·锚碇设计荷载 | 第33页 |
·锚碇结构设计 | 第33-34页 |
·锚碇岩锚设计 | 第34页 |
·小结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缆索吊装系统的施工 | 第36-53页 |
·概述 | 第36页 |
·锚碇的开挖与混凝土的施工 | 第36-39页 |
·锚碇基桩施工 | 第36页 |
·锚体施工 | 第36-37页 |
·预应力岩锚锚索施工 | 第37-39页 |
·索塔的施工 | 第39-43页 |
·扣塔基础的施工 | 第39页 |
·扣塔的拼装 | 第39-42页 |
·吊塔的拼装 | 第42-43页 |
·安装索塔抗风索 | 第43页 |
·承重缆索的安装 | 第43-45页 |
·安装准备 | 第43页 |
·牵引主缆索过江 | 第43-44页 |
·主缆索牵引就位 | 第44-45页 |
·卷扬机的安装 | 第45页 |
·安天线跑车上下吊点滑车组 | 第45-46页 |
·安天线滑车及上下吊点滑车组 | 第45页 |
·起吊滑车组穿线 | 第45-46页 |
·承索器的安装 | 第46页 |
·安装吊点分配梁及配重 | 第46页 |
·抗风系统的准备 | 第46页 |
·扣索的制作及张拉设备准备 | 第46-47页 |
·扣索的制作 | 第46-47页 |
·张拉设备准备 | 第47页 |
·扣索运送设备准备 | 第47页 |
·测控系统的布置 | 第47-49页 |
·拱肋轴线的控制 | 第47页 |
·扣塔及吊装塔架在拱肋安装中的偏移的控制 | 第47页 |
·拱肋各扣点在各阶段的标高测量 | 第47-48页 |
·各阶段索力观测 | 第48页 |
·缆索吊装系统主缆垂度及索力观测 | 第48-49页 |
·吊装锚碇及扣索锚碇的位移观测 | 第49页 |
·缆索吊机的试吊 | 第49-52页 |
·试吊的目的 | 第49页 |
·试吊荷载的确定与实施 | 第49-50页 |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 第50-52页 |
·试验结论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钢管拱肋安装实施 | 第53-59页 |
·拱肋吊装流程 | 第53页 |
·拱脚铰座、预埋主管的安装 | 第53页 |
·拱脚扣段(1#扣段)中第一、第二、第三吊段的安装 | 第53-56页 |
·第一吊段的安装 | 第54页 |
·第二吊段安装 | 第54-55页 |
·第三吊段安装 | 第55-56页 |
·一般扣段(2#、3#、4#、5#、6#扣段)的安装 | 第56页 |
·拱肋安装过程中的横向稳定 | 第56页 |
·合龙段安装 | 第56-57页 |
·横撑斜肢安装 | 第57页 |
·松扣和卸扣 | 第57-58页 |
·吊装过程中的施工监测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附件B 巫山长江大桥吊、扣系统分析计算 | 第65-82页 |
B.1 吊装系统 | 第65-77页 |
B.1.1 主吊装系统 | 第65-70页 |
B.1.2 工作天线系统 | 第70-74页 |
B.1.3 吊塔受力计算 | 第74-77页 |
B.2 吊装索塔计算 | 第77-78页 |
B.2.1 计算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B.2.2 计算结果 | 第78页 |
B.3 扣塔计算 | 第78-80页 |
B.3.1 计算模型建立 | 第78-79页 |
B.3.2 计算结果 | 第79-80页 |
B.4 吊装系统计算成果(含锚碇) | 第80-82页 |
B.4.1 吊装系统计算结果表B.5、表B.6。 | 第80-81页 |
B.4.2 锚碇基础计算结果见表B.7 | 第81-82页 |
附件C 配种块重量计算 | 第82-83页 |
附件D 锚碇与地基受力验算 | 第83-84页 |
D.1 巫山岸 | 第83页 |
D.2 建始岸 | 第83-84页 |
附件E 岩锚锚杆设计计算 | 第84页 |
E.1 锚杆锚固力设计计算 | 第84页 |
E.2 锚固角确定 | 第84页 |
E.3 锚固段长度的确定 | 第84页 |
E.4 锚杆间距的确定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