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选题意义第11-12页
   ·基本概念第12-15页
     ·协调发展第12-13页
     ·区域第13页
     ·综合评价第13-14页
     ·统计指标第14-15页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5页
   ·国内外协调发展研究概况第15-16页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6-19页
     ·总体思路第16-17页
     ·假设前提第17页
     ·本文结构及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综述第19-31页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第19-21页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第19页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第19-20页
     ·模糊数学方法第20页
     ·运筹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第20页
     ·系统工程方法——层次分析法(AHP)第20页
     ·BP神经网络方法第20-21页
   ·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第21-25页
     ·动态综合评价概念第21页
     ·几种典型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第21-25页
   ·本文采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模型第25-31页
     ·线性加权模型第25-26页
     ·权重的确定方法第26-29页
     ·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第29-31页
第三章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31-43页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第31-33页
     ·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内涵第31页
     ·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1-32页
     ·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功能第32-33页
   ·国内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第33-36页
     ·国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第33-35页
     ·国内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述第35-36页
     ·国内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不足第36页
   ·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第36-43页
     ·系统运行能力第37-38页
     ·系统持续能力第38-39页
     ·系统创新能力第39-43页
第四章 东北三省协调发展状况的动态评价第43-61页
   ·问题的数学描述及相关参数说明第43页
   ·综合评价模型及权重的确定方法第43-46页
     ·模型第43-44页
     ·权重第44-46页
   ·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第46-49页
     ·数据的收集第46-48页
     ·数据的预处理第48-49页
   ·数据集成第49页
   ·数据观测分析第49-57页
     ·运行能力第49-53页
     ·持续能力第53-55页
     ·创新能力第55-57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57-61页
     ·各系统能力比较分析第57-59页
     ·东北三省各省协调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第59-61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1-63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61页
   ·有关说明第61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附录A第69-72页
附录B第72-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力结构调整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铁西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