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材料 | 第11-13页 |
·主要实验仪器和器材 | 第11页 |
·试剂 | 第11-12页 |
·实验对象 | 第12-13页 |
第3章 方法 | 第13-17页 |
·实验流程 | 第13页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制备 | 第13页 |
·靶细胞的冻存 | 第13-14页 |
·白血病抗原的制备 | 第14页 |
·树突状细胞的培养 | 第14页 |
·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 | 第14-15页 |
·树突状细胞诱导前后免疫表型的鉴定 | 第15页 |
·树突状细胞来源的鉴定 | 第15页 |
·效应细胞(CTL)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15-16页 |
·靶细胞的复苏 | 第16页 |
·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检测 | 第1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6-17页 |
第4章 结果 | 第17-22页 |
·细胞活力的检测 | 第17页 |
·树突状细胞形态的观察 | 第17页 |
·树突状细胞染色体的检测 | 第17页 |
·AML-DC 诱导前后CD1Α、CD83 的变化 | 第17页 |
·AML-DC 体外诱导CTL 的能力 | 第17-18页 |
·CTL 细胞对白血病靶细胞的杀伤率 | 第18-22页 |
第5章 讨论 | 第22-29页 |
·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23-24页 |
·白血病来源树突状细胞的诱导方法 | 第24-26页 |
·抗原冲击树突状细胞的方式 | 第26-27页 |
·肿瘤抗原特异性CTL 的培养及AML-DC 致敏T 细胞后T 细胞的活化 | 第27页 |
·CTL 杀伤肿瘤靶细胞的机制 | 第27-28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29-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