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 第8页 |
| ·协变密度泛函的成功 | 第8-9页 |
| ·原子核谱学研究 | 第9-10页 |
| ·本文工作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理论框架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点耦合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 第12-14页 |
| ·五维集体哈密顿量 | 第14-17页 |
| ·集体哈密顿量 | 第14-15页 |
| ·集体参量表达式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A=100区丰中子同位素链形状演化与形状共存研究 | 第17-30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7-29页 |
| ·数值检验 | 第17-19页 |
| ·Sr丰中子同位素链中的形状演化 | 第19-22页 |
| ·丰中子Kr、Zr和Mo同位素链的形状演化 | 第22-27页 |
| ·~(98)Sr和~(100)Zr中的形状共存现象 | 第27-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原子核八极形变和八极振动 | 第30-36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包含八极形变的集体哈密顿量 | 第30-31页 |
| ·微观参数的提取 | 第31-33页 |
| ·反射不对称RMF方程的求解 | 第31-32页 |
| ·约束计算 | 第32页 |
| ·集体参量的表达式 | 第32-33页 |
| ·~(226)Ra的基态性质 | 第33-34页 |
| ·收敛性检验 | 第33页 |
| ·~(226)Ra的基态性质讨论 | 第33-34页 |
| ·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总结展望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 附录一 约束计算 | 第44-46页 |
| 附录二 五维集体哈密顿量的求解 | 第46-50页 |
| B.1 五维空间完备基的构建 | 第46-47页 |
| B.2 五维集体哈密顿量矩阵元 | 第47-50页 |
| 附录三 观测量的计算 | 第50-52页 |
| 附录四 二维哈密顿量的求解 | 第52-56页 |
| D.1 包含八极振动的集体哈密顿量的量子化 | 第52页 |
| D.2 二维谐振子基的构建 | 第52-53页 |
| D.3 二维哈密顿量矩阵元的求解 | 第53-56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