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节油催化歧化反应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石油化工路线合成对伞花烃 | 第14页 |
| ·以松节油为原料的路线合成对伞花烃 | 第14-17页 |
| ·以单环萜烯类化合物为原料 | 第14-16页 |
| ·以双环萜烯类化合物为原料 | 第16-17页 |
| ·动力学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松节油及其歧化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19-3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实验部分 | 第19-23页 |
| ·原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20-22页 |
| ·色谱仪使用的操作步骤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9页 |
| ·GC条件 | 第23页 |
| ·GC-MS条件 | 第23页 |
| ·原料的化学组成 | 第23-25页 |
| ·松节油歧化产物的化学组成 | 第25-28页 |
| ·内标法与归一法的比较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松节油催化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31-51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31-32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2页 |
| ·实验装置图 | 第32-33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 ·单因素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 ·催化剂种类 | 第34-35页 |
| ·Pd/C用量 | 第35页 |
| ·酸种类 | 第35页 |
| ·酸浓度 | 第35页 |
| ·酸油比 | 第35-36页 |
| ·搅拌速度 | 第36页 |
| ·反应温度 | 第36页 |
| ·反应时间 | 第36页 |
| ·均匀实验设计 | 第36-39页 |
| ·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 ·设计步骤 | 第37页 |
| ·均匀设计方案 | 第37-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50页 |
|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39-45页 |
| ·均匀实验结果 | 第45-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松节油催化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实验条件 | 第51页 |
| ·原料及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 第51-52页 |
| ·实验步骤 | 第52页 |
| ·扩散影响的消除 | 第52-54页 |
| ·外扩散影响的消除 | 第53页 |
| ·内扩散影响的消除 | 第53-54页 |
| ·动力学反应网络的构建 | 第54-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 ·动力学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0-62页 |
| ·反应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确定 | 第62-63页 |
| ·模型参数估算结果讨论 | 第63-64页 |
| ·模型检验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结语与展望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