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相关的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5页 |
·地租理论 | 第15-16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16页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6-17页 |
·土地供求理论 | 第17页 |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 | 第17-18页 |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 | 第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研究特色 | 第20页 |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抚州市区域概况 | 第21-26页 |
·抚州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历史沿革 | 第22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抚州市土地利用概况 | 第23-26页 |
·土地总量及结构 | 第23-24页 |
·抚州市土地利用特点 | 第24-26页 |
3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26-37页 |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 第26-28页 |
·抚州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定位 | 第26页 |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优势 | 第26-27页 |
·抚州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第27页 |
·抚州市产业发展与布局 | 第27-28页 |
·抚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28-37页 |
·农用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29-32页 |
·建设用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32-35页 |
·未利用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 | 第35-37页 |
4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分析 | 第37-50页 |
·人口发展因素 | 第38-39页 |
·抚州市人口变化情况 | 第38页 |
·人口变化与农用地的关系 | 第38-39页 |
·人口变化与建设用地的关系 | 第39页 |
·城镇化因素 | 第39-41页 |
·抚州市城镇化变化情况 | 第39-40页 |
·城镇化建设与农用地关系 | 第40页 |
·城镇化建设与建设用地关系 | 第40-41页 |
·经济增长因素 | 第41-44页 |
·抚州市经济增长变化情况 | 第41-43页 |
·经济增长与农用地的关系 | 第43页 |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关系 | 第43-44页 |
·产业结构因素 | 第44-46页 |
·抚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 第44-45页 |
·产业结构变化与农用地关系 | 第45-46页 |
·产业结构变化与建设用地关系 | 第46页 |
·消费水平因素 | 第46-48页 |
·抚州市消费水平变化情况 | 第46-47页 |
·消费水平与农用地的关系 | 第47-48页 |
·消费水平与建设用地的关系 | 第48页 |
·政策法规因素 | 第48-50页 |
5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预测分析 | 第50-70页 |
·预测模型与方法 | 第50-54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50-51页 |
·灰色预测法 | 第51-53页 |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 第53-54页 |
·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 第54-59页 |
·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 | 第54-59页 |
·社会经济指标预测 | 第59页 |
·土地利用指标预测 | 第59-69页 |
·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 | 第59-65页 |
·灰色理论预测法 | 第65-69页 |
·抚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矛盾分析 | 第69-70页 |
6 协调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对策 | 第70-73页 |
·切实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 | 第70页 |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决策的技术支撑 | 第70-71页 |
·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管理机制 | 第71-72页 |
·建立和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系 | 第72-73页 |
7 结论 | 第73-75页 |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研究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