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性视角下的《野草》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野草》研究的多向度视角 | 第11-29页 |
·社会学视角 | 第11-14页 |
·社会学视角概述 | 第11页 |
·社会学视角在《野草》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4页 |
·哲学视角 | 第14-18页 |
·哲学视角概述 | 第14-16页 |
·哲学视角在《野草》研究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爱情视角 | 第18-24页 |
·爱情视角概述 | 第18-20页 |
·爱情视角在《野草》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国民性视角 | 第24-29页 |
·国民性概述 | 第24-27页 |
·国民性视角在《野草》研究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二章 《野草》悲观情结的国民性探源 | 第29-64页 |
·悲观的情感格调 | 第29-35页 |
·作家主体的悲观意识 | 第29-31页 |
·悲观格调在《野草》中的折射 | 第31-35页 |
·面对"无物之阵" | 第35-54页 |
·"旧文化" | 第36-42页 |
·"庸众" | 第42-54页 |
·"循环"的怀疑论 | 第54-64页 |
·关于"循环论" | 第54-57页 |
·"循环"与怀疑 | 第57-64页 |
第三章 "绝望的抗战"及其主体性依据 | 第64-82页 |
·"绝望的抗战" | 第64-66页 |
·"绝望的抗战"的主体性依据 | 第66-82页 |
·独自担当的使命感 | 第66-70页 |
·独特的复仇观 | 第70-76页 |
·生命的价值在于"燃烧" | 第76-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