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7-11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研究思路第8-9页
   ·研究框架第9页
   ·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难点与可能的创新第10-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第11-22页
   ·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界定第11-13页
     ·商业银行风险第11-12页
     ·信用风险理论界定第12-13页
   ·银行信用风险根源的理论分析第13-18页
     ·不完全契约与银行信用风险第13-15页
     ·不对称信息与银行信用风险第15-18页
   ·国外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综述第18-20页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发展与现状第20-21页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3章 信用风险的主流评估模型与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22-50页
   ·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第22-31页
     ·Credit Metrics模型第22-26页
     ·KMV模型第26-28页
     ·Credit Risk+模型第28-29页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第29-30页
     ·现代信用风险测量方法比较第30-31页
   ·新巴塞尔协议与信用风险的量化第31-44页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内容第32-33页
     ·新巴塞尔协议的创新与影响第33-36页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的测量方法第36-44页
   ·国外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方法借鉴第44-47页
     ·美洲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内部评级体系第44-45页
     ·花旗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评级体系第45-46页
     ·瑞士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评级体系第46-47页
   ·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构建实用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的内部评级体系第50-64页
   ·内部评级法与基本框架第50-52页
     ·内部评级法的特点第50-51页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内部评级法的实施要求第51页
     ·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架构第51-52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52-54页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第54-56页
     ·客户评级的分析因素第54-55页
     ·债项评级的分析因素第55-56页
   ·新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的设计第56-62页
     ·基本要素第57-58页
     ·一种新型的模型结构第58-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新模型与中信银行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比较研究第64-77页
   ·中信银行公司客户评级系统的演变历程第64-68页
   ·中信新评级系统的介绍第68-73页
   ·中信银行公司客户评级系统穆迪KMV模型的应用第73页
   ·对中信银行评级系统的综合评价第73-74页
   ·新模型的评级结果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后记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影响--以制造业为例
下一篇: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理论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