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害赔偿中的可预见规则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可预见规则的两大法系比较考察 | 第9-14页 |
第一节 可预见规则的两大法系法律渊源比较 | 第9-11页 |
一、可预见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确立 | 第9-10页 |
二、可预见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确立 | 第10-11页 |
三、可预见规则在两大法系中法律渊源的评述 | 第11页 |
第二节 可预见规则的两大法系理论基础比较 | 第11-13页 |
一、可预见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二、可预见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理论基础 | 第12页 |
三、可预见规则在两大法系中理论基础的评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可预见规则的两大法系例外情形比较 | 第13-14页 |
一、可预见规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例外情形 | 第13页 |
二、可预见规则在英美法系国家的例外情形 | 第13-14页 |
三、可预见规则在两大法系中例外情形的评述 | 第14页 |
第二章 可预见规则的基本内容分析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可预见规则的理论构成分析 | 第14-23页 |
一、预见主体 | 第14-16页 |
二、预见时间 | 第16-17页 |
三、预见对象 | 第17-19页 |
四、应否预见的判断 | 第19-23页 |
第二节 对可预见规则的现有见解及其辨析 | 第23-28页 |
一、对可预见规则的现有见解 | 第23-24页 |
二、对可预见规则的现有见解的辨析 | 第24-28页 |
第三章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制度框架构建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适用范围 | 第28-32页 |
一、我国合同法上的责任体系 | 第28-29页 |
二、可预见规则可适用于缔约过失责任损害赔偿 | 第29-31页 |
三、可预见规则可适用于合同无效责任损害赔偿 | 第31-32页 |
四、可预见规则可适用于后契约责任损害赔偿 | 第32页 |
第二节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合同法上的内容 | 第32-39页 |
一、预见主体 | 第32-33页 |
二、预见时间 | 第33-34页 |
三、预见对象 | 第34-38页 |
四、应否预见的判断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立法及司法完善 | 第39-45页 |
第一节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立法完善 | 第39-41页 |
一、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39-40页 |
二、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立法完善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司法完善 | 第41-45页 |
一、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司法现状 | 第41-43页 |
二、可预见规则在我国的司法完善 | 第43-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