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信息产业经济(总论)论文

我国网络实名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2页
 一、选题由来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选题由来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现有文献综述第10-11页
 三、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结构安排第11页
   ·可能的创新第11-12页
第一章 网络实名制:概念与特征第12-14页
 一、网络实名制的概念第12-13页
 二、网络实名制的特征第13-14页
   ·网络实名制广泛性第13页
   ·网络实名制的权威性与强制性第13页
   ·网络实名制的公开性和保密性第13-14页
第二章 网络实名制的政策背景与轨迹第14-22页
 一、互联网发展与言论喷涌第14-15页
 二、网络实名制的政策目的第15-19页
   ·遏制网络不文明现象第15-17页
   ·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第17-18页
   ·强化公共参与的道德责任第18-19页
   ·加强网络舆论监管第19页
 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缘起与发展第19-22页
   ·网络实名制的缘起第19-20页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第20-22页
第三章 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困境及争议第22-33页
 一、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困境第22-24页
   ·立法与执法缺陷第22-23页
   ·面临技术难题和较高政策成本第23页
   ·社会支持不足与用户数量减少第23-24页
 二、我国实行网络实名制的争议第24-30页
   ·网络实名制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第24-26页
   ·网络实名制弱化公民参与权与监督权第26-28页
   ·网络实名制挤占互联网虚拟性和娱乐性空间第28-29页
   ·网络实名制侵犯公民隐私权第29-30页
 三、争议背后的逻辑:公私权之争和公民表达匮乏第30-33页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第30-31页
   ·公民表达匮乏第31-33页
第四章 国外网络实名制的发展经验第33-36页
 一、韩国的经验第33-34页
 二、其它国家的经验第34-36页
第五章 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发展前景展望第36-41页
 一、政府角色的转变: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第36-37页
 二、灵活实行:克服一刀切弊端第37-38页
 三、健全法规政策和完善参与制度第38-39页
 四、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第39-40页
 五、公民参与和网民自律相结合第40-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评价对受者可信度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社交网站用户转换意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