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电泳粒子及悬浮液的制备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电子纸的产生与研究进展 | 第8-9页 |
·电子纸的分类和显示原理 | 第9-11页 |
·微胶囊电泳显示的结构与组成 | 第11-21页 |
·显色粒子 | 第12-15页 |
·分散介质 | 第15-16页 |
·染料 | 第16页 |
·稳定剂 | 第16-17页 |
·电荷控制剂 | 第17-19页 |
·助电荷控制剂 | 第19页 |
·悬浮液配方个例 | 第19-20页 |
·微胶囊 | 第20-21页 |
·电子纸的特点 | 第21页 |
·课题意义与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红、黄色粒子的制备 | 第23-41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8页 |
·药品与仪器 | 第23-25页 |
·主要药品及预处理 | 第23-24页 |
·主要实验与分析仪器 | 第24-25页 |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25页 |
·不同灼烧时间制备氧化铁粒子 | 第25页 |
·不同灼烧温度下制备氧化铁粒子 | 第25页 |
·纳米硫化镉粒子的制备 | 第25页 |
·二氧化硅包覆颜料粒子 | 第25-26页 |
·二氧化硅包覆氧化铁粒子 | 第25-26页 |
·二氧化硅包覆硫化镉粒子 | 第26页 |
·偶联剂对粒子表面改性 | 第26-27页 |
·红色粒子表面改性 | 第26-27页 |
·黄色粒子表面改性 | 第27页 |
·粒子表面包覆聚合物 | 第27-28页 |
·不同引发剂用量引发聚合反应 | 第27页 |
·单体用量不同的聚合反应 | 第27页 |
·加料时间不同的聚合反应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40页 |
·颜料粒子的制备 | 第28-30页 |
·不同制备条件对氧化铁粒子影响 | 第28-29页 |
·硫化镉粒子的制备 | 第29-30页 |
·颜料粒子表面包覆二氧化硅 | 第30-34页 |
·化学反应机理 | 第30-31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31页 |
·硅酸钠用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硫化镉粒子表面包覆二氧化硅 | 第33-34页 |
·偶联剂对粒子表面改性 | 第34-37页 |
·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37-40页 |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单体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单体加入方式的影响 | 第38-40页 |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电泳悬浮液的复配 | 第41-54页 |
·引言 | 第41-42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主要药品和仪器 | 第42-43页 |
·主要药品和试剂 | 第42页 |
·主要实验和分析仪器 | 第42-43页 |
·测定复配体系的粘度与密度 | 第43页 |
·测定稳定剂用量不同的体系中粒子沉降高度 | 第43页 |
·测定不同分散介质中粒子沉降高度 | 第43页 |
·测定油酸量不同的体系中粒子的电泳淌 | 第43-44页 |
·红黄粒子体系的复配 | 第44页 |
·红白粒子体系的复配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体系运动粘度与密度研究 | 第44-47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47-49页 |
·稳定剂用量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分散介质对稳定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电泳性能研究 | 第49-51页 |
·双粒子体系的复配 | 第51-52页 |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微胶囊与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54-61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4-55页 |
·主要试剂和原料 | 第54-5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5页 |
·微胶囊制备 | 第55页 |
·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59页 |
·微胶囊的制备 | 第56-58页 |
·分散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加料时间的影响 | 第57页 |
·搅拌速度的影响 | 第57-58页 |
·pH 值的影响 | 第58页 |
·胶囊内粒子电泳情况 | 第58页 |
·聚合物膜的制备 | 第58-59页 |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