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人工合成小麦—黑麦双二倍体贮藏蛋白表达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文献综述第9-23页
 1 异源多倍体的研究进展第9-18页
   ·异源多倍体的基因组结构变异第9-12页
   ·异源多倍体的基因表达变化第12-18页
     ·基因沉默第12-15页
     ·分化并执行新功能第15-18页
   ·异源多倍化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第18页
 2.HMW-GS和醇溶蛋白基因定位及遗传行为研究第18-22页
   ·HMW-GS基因定位和遗传行为研究第18-19页
   ·醇溶蛋白的基因定位及遗传行为研究第19-22页
     ·醇溶蛋白的基因定位第20页
     ·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态性第20-22页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材料和方法第23-31页
 1 实验材料第23页
 2 实验方法第23-29页
   ·HMW-GS组分的常规电泳分析第23-25页
     ·主要仪器第23页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第23-24页
     ·谷蛋白的提取第24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第24-25页
   ·醇溶蛋白组分分析第25-27页
     ·主要仪器第25-26页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制第26页
     ·醇溶蛋白的提取第26页
     ·A-PAGE电泳第26-27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7页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第27-28页
     ·封闭DNA的制备第27-28页
   ·标记探针第28页
   ·探针与染色体的杂交第28-29页
   ·杂交信号检测第29页
 3. 白粉病抗性鉴定第29-31页
结果分析第31-36页
 1.GISH分析第31-32页
 2.HMW-GS组成分析第32-33页
 3.醇溶蛋白组成分析第33-34页
 4.白粉病抗性鉴定第34-36页
讨论第36-42页
 1. 异源双二倍体中HMW-GS和醇溶蛋白变异分析第36-39页
 2. 不同小麦遗传背景下黑麦基因组作用方式不一致第39-40页
 3. HWM-GS和醇溶蛋白在后代遗传稳定性上的差异第40页
 4. 黑麦碱表达变化的几个有意思的现象第40-41页
 5. 抗病基因在双二倍体中的表达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stock6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及其加倍的研究
下一篇: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叶片木质素含量变化及其与耐旱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