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草坪与地被植物论文

几种野生羊茅属(F.ovina、F.stapfii)植物内生真菌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缩写词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7页
   ·羊茅属植物内生真菌的起源、分类、分布和传播第9-10页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与羊茅属植物的共生关系第10-11页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抗性机制第11-13页
     ·抗虫机制第11页
     ·抗病机制第11-12页
     ·抗旱性机制第12页
     ·促进草生长机制第12-13页
   ·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利用第13页
   ·人工构建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2 云南、四川、贵州羊茅属野生种内生真菌的调查及分布第17-25页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羊茅属野生种植株及其它部分禾草内生真菌的调查和样品的采集、保存第17-18页
       ·羊茅属野生种植株及种子和其它部分禾草种子的采集、保存第17-18页
       ·羊茅属野生种样品种子种植第18页
     ·检测方法第18-19页
       ·种子内生真菌的检测第18页
       ·叶鞘内生真菌的检测第18-19页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植株材料的鉴定第19页
     ·羊茅属野生种种子内生真菌的检测及其分布情况第19-20页
     ·羊茅属野生种植株内生真菌的检测及其分布情况第20-21页
     ·羊茅属野生种种子及幼苗内生真菌感染率对比第21-23页
   ·结论第23-25页
3 羊茅属野生种内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25-33页
   ·材料与方法第25-26页
     ·羊茅属野生种F.ovina和F.stapfii种子内生真菌的分离第25页
     ·羊茅属野生种F.ovina和F.stapfii幼苗内生真菌的分离第25页
     ·表面消毒效果的验证第25页
     ·内生真菌分生孢子的诱导第25-26页
     ·菌落形态、菌丝及分生孢子特征的观测第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2页
     ·分离方法的比较第26-27页
       ·种子分离法第26页
       ·叶片分离法第26-27页
     ·内生真菌分生孢子的诱导第27-28页
       ·PDA培养基上菌落情况(如附图1)第27页
       ·MM培养基上分生孢子诱导情况(如附图2BD)第27页
       ·MEA培养基上分生孢子诱导情况(如附图2AC)第27-28页
     ·菌落形态、菌丝及分生孢子特征的观测鉴定第28-32页
   ·结论第32-33页
4 N.STARRII与N.TYPHINUM的抑菌实验第33-37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内生真菌和病原菌材料第33页
     ·实验方法第33-34页
       ·H-1-a、WB-1-a抑菌谱的筛选第33页
       ·H-1-a、WB-1-a对Rhizoctonia solani、Pythium spp的影响第33页
       ·H-1-a、WB-1-a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33-34页
       ·H-1-a、WB-1-a可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34页
   ·结果和分析第34-36页
       ·H-1-a、WB-1-a抑菌谱的筛选第34页
       ·H-1-a、WB-1-a对Rhizoctonia solani、Pythium spp的影响第34-35页
       ·H-1-a、WB-1-a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35页
       ·H-1-a、WB-1-a可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5 羊茅属野生种内生真菌的人工接种实验第37-42页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回接材料第37页
       ·菌株材料第37页
       ·植物材料第37页
     ·回接方法第37-38页
       ·残破种子浸菌法第37-38页
       ·无菌幼曲注射菌液法第38页
       ·成株菌丝塞入法第38页
   ·结果与分析第38-40页
     ·残破种子浸菌法第38页
     ·无菌幼苗注射菌液法第38-39页
     ·成株菌丝塞入法第39-40页
   ·结论第40-42页
6.结论第42-43页
   ·成功采集到带内生真菌植株及种子第42页
   ·成功分离并鉴定两种野生羊茅两种内生真菌第42页
   ·内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第42页
   ·成功获得了新的内生真菌-植株共生体第42-43页
7 讨论第43-47页
   ·羊茅属野生种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内生真菌分布及感染情况第43页
   ·植株及种子内生真菌的分离情况第43-44页
   ·内生真菌的鉴定第44页
   ·内生真菌的抑菌性第44-45页
   ·内生真菌的人工转接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附图第51-59页
个人简介第59-61页
导师简介第61-63页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2O2诱导日本结缕草细胞程序性死亡及GA3缓解作用研究
下一篇:芍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