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胎儿心电信号分析与提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匹配滤波法 | 第12页 |
·自适应滤波 | 第12-13页 |
·独立分量分析 | 第13-15页 |
·稀疏分量分析 | 第15-16页 |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概论 | 第16-18页 |
·简介 | 第16-17页 |
·研究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19-41页 |
·相空间重构 | 第19-22页 |
·基本思想 | 第19-20页 |
·发展过程 | 第20-22页 |
·延迟时间间隔的确定 | 第22-27页 |
·自相关函数法 | 第22-23页 |
·平均位移法 | 第23-24页 |
·复自相关法 | 第24-25页 |
·平均互信息法 | 第25-27页 |
·嵌入维数的确定 | 第27-30页 |
·几何不变量法 | 第27页 |
·虚假邻点法 | 第27-29页 |
·改进的虚假邻点法——Cao方法 | 第29-30页 |
·同时确定嵌入维和延迟时间间隔 | 第30-33页 |
·时间窗长度 | 第30-31页 |
·C-C方法 | 第31-33页 |
·几何不变量(特征量) | 第33-39页 |
·关联维数 | 第33-34页 |
·Kolmogorov熵 | 第34-36页 |
·Lvapunov指数 | 第36-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母婴混合心电信号的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 第41-63页 |
·分析流程 | 第41页 |
·基于观测时间序列的系统非线性性检验 | 第41-46页 |
·零假设和替代数据的生成 | 第43-44页 |
·判别统计量的选取 | 第44-45页 |
·统计检验方法 | 第45页 |
·母婴混合心电信号的非线性性检验 | 第45-46页 |
·基于观测时间序列的系统确定性检验 | 第46-52页 |
·递归图 | 第46-47页 |
·利用递归图判断系统的确定性 | 第47-51页 |
·定量递归分析 | 第51-52页 |
·母婴混合心电信号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 | 第52-60页 |
·延迟时间间隔的选取 | 第53-55页 |
·嵌入维数的选取 | 第55-57页 |
·C-C方法的参数选取 | 第57-58页 |
·相空间重构图 | 第58-60页 |
·母婴混合心电信号时间序列几何不变量的计算 | 第60-62页 |
·关联维数和K熵的同时计算 | 第60-61页 |
·最大Lyapunov指数的计算 | 第61-62页 |
·计算结果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胎儿心电信号的提取 | 第63-83页 |
·局部投影算法 | 第63-69页 |
·原理 | 第63-65页 |
·局部投影算法的步骤 | 第65-66页 |
·局部投影算法的改进 | 第66页 |
·讨论 | 第66-69页 |
·胎儿心电信号的提取流程及参数确定 | 第69-70页 |
·仿真数据的FECG提取 | 第70-72页 |
·实际数据的FECG提取 | 第72-77页 |
·提取实验一 | 第72-73页 |
·提取实验二 | 第73页 |
·提取实验三 | 第73-75页 |
·提取实验四 | 第75-76页 |
·提取实验五 | 第76-77页 |
·与其它提取方法的对比 | 第77-82页 |
·对比实验一 | 第78页 |
·对比实验二 | 第78-79页 |
·对比实验三 | 第79-80页 |
·对比实验四 | 第80-81页 |
·对比实验五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结论 | 第83-85页 |
图索引 | 第85-86页 |
表索引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