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研究范围及重点 | 第16-17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 ·城市建设、环境治理、改善、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需求 | 第17页 |
| ·城市历史文脉及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 | 第17-18页 |
| ·体现城市文明的意义 | 第18页 |
| ·学术理论的丰富、缩小与国际间的水平差距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系统研究法 | 第18页 |
| ·实例分析及实地调研研究法 | 第18-19页 |
| ·归纳总结法 | 第19页 |
| ·学科交叉法 | 第19页 |
| ·相关背景学科 | 第19-20页 |
| ·建筑学(Architecture) | 第19页 |
| ·色彩学(Colour design) | 第19页 |
|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 第19-20页 |
|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design) | 第20页 |
| ·文献综述 | 第20-21页 |
|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页 |
| ·国内相关理论综述 | 第20-21页 |
| ·城市建筑色彩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 ·国外城市建筑色彩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 ·我国的发展概况 | 第22-23页 |
| ·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3页 |
| ·提出问题部分 | 第23页 |
| ·分析问题部分 | 第23页 |
| ·解决问题部分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城市街道建筑色彩的相关概念界定、角度与理论框架 | 第25-31页 |
| ·概念的界定 | 第25-26页 |
| ·城市色彩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 ·城市景观色彩的概念界定 | 第25页 |
| ·城市建筑色彩的概念界定 | 第25-26页 |
| ·城市街道景观设计中的建筑色彩概念界定 | 第26页 |
| ·研究的角度 | 第26-27页 |
| ·宏观的以城市景观的角度研究建筑色彩 | 第26-27页 |
| ·中观的城市街道建筑色彩角度的研究 | 第27页 |
| ·微观的单体建筑色彩角度的研究 | 第27页 |
| ·研究的距离和视角的限定 | 第27-28页 |
| ·城市街道景观色彩的距离 | 第27页 |
| ·城市街道景观色彩的研究视角 | 第27-28页 |
| ·研究街道建筑色彩景观视觉美学的理论依据 | 第28-30页 |
| ·色彩的三属性 | 第28页 |
| ·目前国际上的色彩体系 | 第28页 |
| ·色彩美学的设计原则 | 第28-29页 |
| ·城市建筑色彩的地域性原则 | 第29页 |
| ·城市建筑色彩体现传统文化原则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合肥市中心区建筑主色彩调研 | 第31-45页 |
| ·合肥市中心区建筑主色彩调研分析 | 第31-32页 |
| ·合肥市中心区现有建筑色彩 | 第31-32页 |
| ·合肥市城市景观色彩特色认知 | 第32-33页 |
| ·合肥市气候条件、地理环境 | 第32-33页 |
| ·合肥市气候条件 | 第32页 |
| ·合肥市地理环境 | 第32-33页 |
| ·合肥市气候地理条件对建筑色彩的影响 | 第33页 |
| ·合肥市历史文化 | 第33页 |
| ·合肥市历史文化色彩背景 | 第33页 |
| ·合肥市城区分布的状况 | 第33-36页 |
| ·庐阳区概况 | 第34页 |
| ·瑶海区概况 | 第34-35页 |
| ·包河区简介 | 第35页 |
| ·蜀山区概况 | 第35-36页 |
| ·合肥市城市性质的定位 | 第36-37页 |
| ·合肥市民对城市建筑色彩的认同度 | 第37-38页 |
| ·合肥市城区高层建筑的建筑色彩抽样调研分析 | 第38-43页 |
| ·合肥市有关专家学者的讨论意见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城市街道建筑与环境景观之间的色彩关系 | 第45-51页 |
| ·街道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色彩关系 | 第45-46页 |
| ·街道交叉口景观与建筑之间的色彩关系 | 第46页 |
| ·街道景观设计中的植物与建筑色彩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 ·街道夜景景观照明灯光设计与建筑色彩之间的关系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合肥市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提出控制模式及推荐色谱 | 第51-60页 |
| ·景观中建筑色彩控制模式的提出 | 第51页 |
| ·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的理论原则 | 第51-54页 |
| ·城市整体性原则 | 第51页 |
| ·街道功能性原则 | 第51页 |
| ·根据建筑的高度、功能、建筑的空间环境来控制建筑色彩的原则 | 第51-52页 |
| ·尊重地域艺术色彩特色、突出地域艺术特色原则。 | 第52-53页 |
| ·尊重历史真原性色彩原则 | 第53页 |
| ·建筑色彩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53-54页 |
| ·合肥市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控制模式的限定及引导 | 第54-58页 |
| ·合肥市区色彩构成的特征分析 | 第54页 |
| ·合肥城市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控制模式限定及引导 | 第54-58页 |
| ·街道的建筑高度 | 第54-55页 |
| ·街道建筑的使用功能 | 第55-58页 |
| ·根据调研分析及资料收集整理为合肥市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提出一个推荐色谱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合肥市景观中的建筑色彩发展趋势及建立色彩评价 | 第60-65页 |
| ·城市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发展趋势 | 第60-63页 |
| ·建筑色彩的可持续发展 | 第60-62页 |
| ·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可持续性 | 第60-61页 |
| ·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的环保性 | 第61-62页 |
| ·人性化的色彩理念 | 第62-63页 |
| ·视觉美感 | 第62-63页 |
| ·色彩的心理学 | 第63页 |
| ·色彩的经济效益 | 第63页 |
| ·建立街道景观中建筑色彩景观评价 | 第63-64页 |
| ·建筑色彩景观评价的内容 | 第63-64页 |
| ·建筑色彩景观评价的意义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实例分析 | 第65-76页 |
| ·实例调研—1(合肥市长江路中段) | 第65-68页 |
| ·实例调研—2(马鞍山路) | 第68-70页 |
| ·实例调研—3(宁国路) | 第70-71页 |
| ·实例调研—4(黄山路抽样路段) | 第71-72页 |
| ·实例调研—5(太湖路抽样路段) | 第72-73页 |
| ·实例调研—6(淮河路) | 第73-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 ·总结 | 第76页 |
| ·展望 | 第76-78页 |
| 后记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查阅的网站 | 第81-82页 |
| 附录一:合肥市建筑色彩市民问卷调查表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