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问题的缘起:《公司法》三十三条第二款引发的疑问 | 第12-21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确权问题的本质 | 第12-13页 |
(一) 股权确权与股东资格确认之关系 | 第12-13页 |
(二) 股权确权问题的本质:对权利主体的确认 | 第13页 |
二、《公司法》三十三条第二款引发的疑问 | 第13-18页 |
(一) 《公司法》三十三条第二款解释 | 第13-15页 |
(二) 股东名册效力之反思 | 第15-18页 |
三、有限责任公司内部股权确权标准的建构要求 | 第18-20页 |
(一) 理论、事实与价值层面的要求 | 第18-19页 |
(二) 股东名册无法独任公司内部股权确权标准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私法上的股权法律关系 | 第21-30页 |
一、股权法律关系的结构 | 第21-25页 |
(一) 法律关系的结构 | 第21-22页 |
(二) 权利与权利法律关系 | 第22-23页 |
(三) 股权法律关系的要素 | 第23-25页 |
二、私法视域下的公司内部股权确权原则 | 第25-27页 |
三、股权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 | 第27-29页 |
(一) 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 | 第27-28页 |
(二) 股权法律关系的发生原因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由法律行为引起的股权取得 | 第30-47页 |
一、单方法律行为抑或双方法律行为 | 第30-32页 |
(一) 公司单方法律行为之否定 | 第30页 |
(二) 股东单方法律行为之否定 | 第30-31页 |
(三) 第三方主体单方法律行为之否定 | 第31-32页 |
二、双方法律行为中的合意 | 第32-33页 |
三、由法律行为引起的股权原始取得 | 第33-36页 |
(一) 出资作为股权取得要件之否定 | 第33-35页 |
(二) 设立中公司的意思表示 | 第35-36页 |
四、由法律行为引起的股权继受取得 | 第36-45页 |
(一) 股权转让效力的两种学说:三层次效力说与物债行为区分说 | 第36-38页 |
(二) 股权转让是否可以复制物权变动立法模式? | 第38-41页 |
(三) 股权转让中的三方法律关系 | 第41-43页 |
(四) 公司在股权转让中明示的意思表示 | 第43-44页 |
(五) 公司在股权转让中默示的意思表示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非由法律行为引起的股权取得 | 第47-51页 |
一、非由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参考与借鉴 | 第47-48页 |
二、非由法律行为引起的股权取得 | 第48-50页 |
(一) 股权的继承 | 第48-49页 |
(二) 股权的司法强制执行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