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2-17页 |
一、中医学对房颤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二、房颤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房颤的中医证候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房颤的病因及中医证候分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五、总论 | 第16-1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7-20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一)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7页 |
(二) 研究对象来源 | 第17页 |
(三) 目标疾病 | 第17页 |
(四) 诊断标准 | 第17页 |
(五) 分型标准 | 第17页 |
(六) 纳入标准 | 第17-18页 |
(七) 排除标准 | 第18页 |
(八) 样本含量估计 | 第18页 |
(九) 观察项目 | 第18页 |
(十) 临床实施 | 第18-19页 |
(十一) 质量控制 | 第19页 |
(十二) 数据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第20-35页 |
一、一般临床资料 | 第20-21页 |
(一) 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 | 第20-21页 |
(二) 患者性情、饮食习惯、平时锻炼情况、工作情况 | 第21页 |
(三) 烟酒不良嗜好情况 | 第21页 |
(四) 家族史情况 | 第21页 |
二、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病程、房颤分型及房颤的治疗情况分析 | 第21-22页 |
(一) 房颤病程的分析 | 第21页 |
(二) 房颤分型的分析 | 第21-22页 |
(三) 房颤的治疗情况分析 | 第22页 |
三、非瓣膜病性房颤的病因分析 | 第22-23页 |
四、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及病位分析 | 第23-24页 |
(一) 中医证候分析 | 第23-24页 |
(二) 病位分析 | 第24页 |
五、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的分层分析 | 第24-30页 |
(一) 非瓣膜病性房颤各病因的中医证候分析 | 第24-28页 |
(二)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与性别的关系 | 第28页 |
(三)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与年龄的关系 | 第28-29页 |
(四)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与房颤分型的关系 | 第29-30页 |
(五)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中医证候与房颤治疗的关系 | 第30页 |
六、非瓣膜病性房颤辅助检查分析及其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 第30-32页 |
(一) 非瓣膜病性房颤辅助检查分析 | 第30-31页 |
(二) 非瓣膜病性房颤部分异常辅助检查结果与中医证候相关性 | 第31-32页 |
七、分析与讨论 | 第32-35页 |
(一)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基本特点 | 第32-33页 |
(二) 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分析 | 第33-34页 |
(三)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5页 |
(一) 附录一:房颤的中医辩证诊断标准 | 第38-39页 |
(二) 附录二:房颤的分型标准 | 第39-40页 |
(三) 附录三:病例筛选表 | 第40-44页 |
(四) 附录四:技术路线图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